(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石阡供电局 贵州省铜仁市 555100)
摘要:电力计量作为电网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对电力系统运行有重要作用,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误差直接对供用电双方贸易结算的准确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评价时,就需要对电力计量装置的电压异常状态进行检测,因此,所有的电力计量设备必须经过检验后才能投入使用。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计量中的校验装置在电网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计量校验装置也在更新换代,并逐步向高集成度,高速化、自动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然而,随着装置功能复杂性提高,装置内部的供电系统也相应变得复杂,要保证装置运行稳定、可靠,首先要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可靠。
关键词: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监测对策
一、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原因
1、受非法行为影响。在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中,非法行为的影响比较大。有些不法分子在非法窃电时,可能会私自改装电能计量装置以及电力系统电路,进而造成电力计量装置被破坏,直接影响电力计量装置使用功能。
2、受装置故障影响。在电力计量装置出厂前,需对其使用质量进行检测。而在实际运行中,在工作环境的影响下,有些电力计量装置设备老化,并引发故障,如二次回路故障、电能表故障等。此外,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在电力计量方面有一定的偏差,如果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则会直接影响其计量准确性。
3、受外界干扰影响。在电子设备运行中,电波、电磁均会对设备运行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通常,电力计量装置的使用环境比较复杂,要求严格控制运行环境。例如,电能表必须在基波环境中运行,如果环境中有谐波干扰,则会造成电能损耗,同时还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二、电力计量装置配置要点
1、电流互感器的配置。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在选择上应与用电负荷电流大小变化相匹配,使之既能满足负荷在满载时最大电流的需要,又能满足负荷在轻载时最小电流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若将电流互感器配置过大或过小,那都将存在漏计电量,增加线损。在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上,首先要注意互感器铭牌额定电压,应与被测线路的电压相对应。二是对额定电流的确定。电路中的一次运行负荷电流,应保证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少于30%。同时应在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10%?120%范围内。电流过小则电流互感器精度降低,电流过大不但电流互感器精度降低,而且还能使电流互感器烧毁,这点在计量配置中尤为重要。三是对准确度的选择,电能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一般应为0.5级,不符合0.5级者一般不采用,特殊用户其准确度相应高一级。另外是额定负载容量的选择,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电流,应根据二次回路中所带负载电流的大小来选择。既使额定负荷阻抗应与互感器等级相对应,额定负荷阻抗小则电压互感器精度高。由于电流互感器的铭牌二次电流已标准化,其实际输出容量主要由二次电流回路阻抗来决定。
2、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在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上,首先是对互感器额定电压的选择。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通常为100伏。电压互感器一次线圈额定电压应大于接入的被测电压的0.9倍,小于接入的被测电压的1.1倍。在选用互感器时,电压互感器应在0.85~1.15%额定电压的范围内。对0.5级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荷,视在功率应在不大于容量与小于25%容量的范围内较好。因为功率过大或小,都会降低准确度。其次是准确度的选择,电能计量用的电压互感器应为0.5级。再者是对额定的容量的选择,在计算单相电压互感器或三相电压互感器中每相负载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互感器的接线图。通常电压互感器的各相负载并不相等,所以在考虑准确等级时,应以最大的一相负载为依据。
3、电能表的配置。
电能表是专门用来计量电能的仪表,其计量的结果是某段时间通过电路的电能。在电能表的配置上,可根据互感器二次工作电流应小于或等于电能表的额定电流这个标准来掌握,不得大于电能表标定电流来配置。一般来说,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宜不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30%,其额定最大电流应为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120%左右。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应按正常运行负荷电流的30%左右来选择。但在实际计量中,因用户一次电流的大小变化,互感器二次电流会出现超电能表额定电流,造成电能表漏计电量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带互感器电能表已标准化,其标定电流为5安,没有一定的电流富裕度,不能解决过电流或轻载时的计量误差。近些年来,有不少电能表生产厂家,根据电力计量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低负荷或过电流计量的准确度,向电力市场推出了一种能随负荷电流变化的新型电能表,其标定电流为1.5~6安,较好地解决了用电负荷轻载或过载的计量问题。
三、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情况的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电力计量装置施工标准。为了有效降低电力计量装置故障发生率,在电力计量装置管理中,应根据用电需求以及用电标准,构建完善的管理标准,提升电力计量装置使用规范化以及专业化。在电力计量装置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检测以及维护管理,及时发现电力计量装置故障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维护检修策略,保证其电力计量装置运行效果。
2、电力计量装置技术特征分析。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当电力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时,也会对其运行环境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造成电力计量装置记录参数混乱。在电力计量装置运行中,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其运行状态不稳定,计量综合误差不断增大,这样就会造成电压互感器、电压回路异常。此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流和电压运行状态也会受到不良影响。由于电力系统电流回路以及电压回路异常,因此负荷功率参数会发生较大变化,电流、电压相位异常。如果发生这些异常情况,则电力计量监视设备会立即做出反应,发出指示信号以及报警信号。
3、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为了提升电能计量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在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中,可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具体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对于系统开机、测试等多个方面,都应做好优化编程,确保其能够对电力计量装置各个应用环节进行监控管理。
4、确定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处理路径。通常,在对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时,由于故障类型以及故障产生原因比较多,因此故障分析难度比较大。为了准确识别电力计量装置运行状态,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设备以及方式,具体应注意如下2点。第一,对电力装置电压异常情况进行监测管理。在电力计量装置运行中,如果电压突变量超过一定范围,并且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回复,则说明电力计量装置出现故障。第二,对电流异常进行检测分析。如果电力计量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则电力计量装置会发出故障信号,据此可识别其异常状态。
结束语
在电力计量装置运行中,在非法行为、装置故障以及外界干扰的影响下,容易造成各类异常情况。对此,可采用功率监测、电流监测、电压监测、开关量监测以及电力计量状态监测方式。为了有效提升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情况应对水平,应建立健全电力计量装置施工标准,对电力计量装置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加快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确定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处理路径,进而提升电力计量装置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伟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及异常分析方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4):78-79.
[2]程东华.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监测系统总体设计[J].电力系统装备,2019(31):290-291.
[3]洪振宇.电能计量装置的测量误差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