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运维与营销服务无缝对接的研究 任秋思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10期   作者:任秋思
[导读] 摘要: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科技已经逐渐替代了我国的传统电力技术,时代电力行业的竞争加剧,在此时代背景下,要想有效强化相关服务质量,提升供电水平,就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为电力行业配网运维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石阡供电局  贵州铜仁  555100)
        摘要: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科技已经逐渐替代了我国的传统电力技术,时代电力行业的竞争加剧,在此时代背景下,要想有效强化相关服务质量,提升供电水平,就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为电力行业配网运维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就配网运维与营销服务无缝对接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配网运维;销售服务;无缝对接
        1.配网运维与营销服务无缝对接的意义
        1.1适应外部电力市场的需要
        最近这些年,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垄断性供电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为了能够顺应市场需要,就应该使传统的垄断型电力企业逐渐向着法制化以及市场化的方向转变,只有转变了运营模式,才能够给供电企业提供竞争优势。但是,如今我国的电力市场仍然没有将市场化机制全面落实,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未能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一旦在垄断的状态下发展电力企业,就能够最大限度确保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以及供电效率[1]。
        1.2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想使供电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掌控竞争的主动性,同时还应该适应市场的变化,将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和竞争的导向,以此来有效满足市场的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但是,供电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需要给电网管理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为了能够提升供电企业的自身竞争力,就应该转变以往的供电方式以及发展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此来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1.3客户用电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于生活中所用的物质生活用品,不仅要求其只能满足使用,应该使其具备更高的使用需要。例如,客户在用电的时候,不仅要求电力的供应质量,同时还需要关注服务是否到位[2]。供电企业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基础上,不要不断进行调整,以此来强化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以及竞争力,从而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
        1.4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服务营销模式下,应该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将供电企业的类型从生产型转化为服务型,从而不断提升供电企业的客户满意度。
        2.实现配网运维与营销服务无缝对接的支持体系
        2.1设备的缺陷管理体系
        强健的配电网络是供电企业营销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想做好该项工作,就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超前控制设备的缺陷。就电网来说,设备中出现故障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以此来带来更大的损失,超前分析设备的缺陷,在管理方面做到未雨绸缪,从而对损失进行有效控制。(2)建立全面的设备缺陷体系。通过建设这一体系来提升设备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检验能力,通过实施检测工作将设备的缺陷暴露出来,有效控制故障设备的使用次数。(3)分析设备的故障。在选用设备的时候对设备质量进行把控,此外,还需要加大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力度,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3]。
        2.2服务协同处置工作机制
        开展配网运维和营销服务工作,也就是给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电力。对于客户的用电需要,应该从最终的获取到满足,实现从营销服务至配网运维再到营销服务的过程,制定服务协同的应对机制,对企业的内部信息予以优化,掌握营销服务人员、配网运维人员的信息沟通频次、内容。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受理客户的诉求,并且对其进行处理以及答复。


        2.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群
        供电企业的发展与信息系统息息相关,变电、输电、营销以及配电都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系统来予以管理。从目前来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群体系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立信息体系,建立与专业管理要求一致的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电网企业的电网数据库信息,为电网的运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提升业务开展效率,强化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还应该建立系统集成交互的平台,建立信息系统集群,通过对这一交互平台予以完善,确保整个企业管理朝着精益化的方向发展。
        3.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法
        3.1完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体系和框架
        (1)大数据的使用,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电力营销公司客户信息,提升信息的采集、分类、储存的效率,完善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建设体系,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大数据交互平台的建设力度,起到强化数据信息使用效率的作用,为开展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2)通过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开展游戏竞争以及培训工作,使员工对大数据有更深入地了解,强化员工的能力素养以及工作效率,给整个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人力保障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4]。
        3.2站-线-变-户关系共享平台
        电力配网与营销有各自的管理体系,立足于业务需要,应该建立站-线-变-户之间的拓扑结构,配网系统应该立足于线变关系,实现配网运维和营销服务之间的无缝对接;(1)立足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完整的站-线-变-户结构,该关系结构的建立来自于配网信息系统,主要包含线路参数、地理信息以及变压器的信息。变户之间的关系则来源于营销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了用电负荷参数和客户档案参数;地理信息则来自于第三方。(2)使用模块化的设计程序,建立灵活的调整方式和拓扑结构,以站、线、变、户为独立主体,完成多对多的拓扑结构设计工作,以此来有效应对用户和配网之间的复杂结构[5]。(3)立足于配网和营销设立特定的数据库,使用定时任务,获取交互增量数据,使营销人员和配网人员的数据一致。
        3.3电子化移交的信息集成
        在配网运维和营销服务工作的无缝对接方面,电子化移交的信息集成是其中的实践性操作内容,整个操作过程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1)集成平台准时对配网生产系统进行扫描,在配网生产系统的工单流程出现变化或者档案发生变更的时候,就需要调用集成平台中的Web⁃Service,并且将其发送到中间数据库。(2)集成平台准时对营销系统中客户档案文件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进行扫描,在档案出现变更之后,就需要技术调用集成平台中的WebService,并且将其发送到中间数据库中。(3)依据相应的规则在集成平台上整合相关数据,并且将其保存到集成平台中。(4)借助集成平台监控配网的生产数据库表,获取相关业务信息的倒闸数据。(5)综合处理了数据模型之后,发送相关的数据到对应系统的中间库中,也就是充分运用集成平台数据的整合功能,实现数据间系统的交互和共享,如此一来,在确保数据资料一致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无缝对接。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现代供电企业的发展而言,配网运维和营销服务工作的实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来起到满足企业精益化管理需求的作用,这样一来也能够强化企业的自身发展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育群.试论配网运维管理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0,27(04):161+163.
        [2]周旭东,吕儒生.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0(04):219.
        [3]陈海林,张良.基于乡镇网格单元的电网运维与营销服务一体化体系建设[C]..2017年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17年度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优秀论文大赛论文集(下册).:《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2018:155-157.
        [4]赵先海.配网运维与营销服务无缝对接的探析[J].科技风,2016(01):274.
        [5]李远超,李婧.开展农村配网运维检修集约管理提升农配网的发展水平[J].低碳世界,2015(32):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