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石阡供电局 贵州省铜仁市 555100)
摘要:电力配电网具有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两大功能。它不仅可以处理图形,而且可以处理数据,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可靠性,同时可以有机结合硬件和软件。此外,它的工作条件非常广泛,允许各种信号传输模式,无论是光纤还是无线电波,都可以支持其工作。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可靠运行,需要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和合作。因此,保证配电网工程技术的稳定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配网;存在不足;可靠性;提升对策
一、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
配电网的缺点主要体现在电压合格率较低、设计合理性欠缺和自动化程度低等方面。
1、电压合格率较低。在配电网的某些区域中,电压通过率较低,但是某些系统需要高电压。低电压通过率会导致系统出现故障。另外,配电网中也会出现网损,导致电能的损失,从而造成电能浪费,最终导致配电网不稳定而停电。此外,不能确定电源故障的时间和范围,降低了配电网的可靠性。
2、自动化程度较低。目前,许多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程度低,不能保证电压的稳定,同时增加了电网的运行成本。设备是配电网的基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配电网的最大容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需求。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配电网中的设备。然而,由于电力企业的技术和经济问题,配电网中的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此外,电力设备的维护力度不足,导致电力设备无法有效发挥性能。
3、设计合理性欠缺。目前,我国配电网设计中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配电网配电区设计缺乏详细的分析和合理规划,无法保障电力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因客户自由设备故障引起的配电网故障约占配电网故障的10%,十分不利于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另外,国内尚缺乏无客户设备的接入系统,尤其是客户交换设备。当客户机发生故障时,开关设备使得客户机无法脱离主配电网框架,导致干线停运,扩大停电范围,影响供电和配电网的可靠性。
二、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电网配电系统结构缺乏合理性。当前的电网配电运行环节中,配电建设不完整,缺乏有效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受众用电的实际需要。同时,在电力配网设计的环节中,未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乱架空线等问题,短路、断线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电力配网电路分布不合理,在对线路故障问题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维修方式较为落后,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紫资源的消耗。
2、电力配网基础设施不健全。电力配网基础设施不健全,电力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供电设备未及时更新,部分电力企业受到经济的限制,缺乏设备购置资金,没有将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引进,严重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同时,电力配网单位缺乏专业性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在诊断故障时经常出现误判断等问题,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3、电力配网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电力配网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有限,在面对电力配网运行中存在问题时缺乏团结合作意识,岗位分工不明确,数据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当真正面临问题的过程中,推卸责任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三、提升电力配网及其可靠性的对策
1、优化电力配网结构。
第一,注重优化电力负荷的设计,要求相关的电力企业要严格以当前电力配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优化电网结构,将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分析,收集近几年该地区实际的用电量,准确的对电力负荷进行设定。第二,做好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为了保证电力配网的安全运行,要逐步提升电力设备的使用性能,实时对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测,针对设备运行环节中存在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在此环节中,可以安装电力数据监测装置,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维修人员可以根据设备发出的警报信息进行维修,有助于保证电力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例如: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岚县供电公司注重完善配网设计,逐步优化系统结构,根据该地区社会用电的实际需要逐步实现配网自动化设计改造,实时对线路开关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注重优化终端配电房,将数据采集功能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并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诊断,准确对故障位置进行确认,减少人力、物力出、财力资源的消耗,逐步提高电力配网系统的性能。
2、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先进的设备和体系能够有效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就我国的目前情况而言,各电力企业应该不断扩大对科技方面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推动电网设计、运行以及规划建设等项目的技术发展,加速老旧设备的升级换代,用新技术、新设备替换旧设备。通过选用高性能的传输转换设备,可以改善单通道或单线路的传输能力。设备升级可以提升输电的能力,降低输电成本和资金投入,并且能够满足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需要。此外,为提升电网建设水平和设备水平,还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以增加主网的母线差动、高频和故障保护等,以耐热导线进行相应的保护。采用高性能继电器开关和保护装置,可以在输电线路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尽量减少系统故障检修时间,提高约束输电线路的能力。通过加强电网的总容量,可以缓解电网中主要设备容量的约束问题,提高用户的电压质量和现有电网的传输容量,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深入优化电源和输电模式。电力企业通过改变供电输送方式,能够维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质量和稳定性。其中,提高线路传输容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电网输电的现状,需要更新电网元器件和输变电设备,从而增大导线截面积。比如,通过在变电站之间增添联络线,能够实现分段控制,减少或者有效缓解各个供电站的负荷压力,尽量避免断电现象,从而保证供电稳定。此外,必须增添开关站点的数量,缩小线路供电的半径,增多其出线线路口的数量。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减少设备故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应重视检查工作,确保电网运行质量,加强电网建设。设计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安全的合理设计。必须确保配电线路满足电气和机械要求,同时可以安装相应的接地装置和避雷器,并且各塔之间的距离和线路的穿越距离应当充分。另外,为了防止外部干扰,要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采用绝缘导线代替裸导线。二是技术的合理设计。要根据配电网的局部条件作出合理规划,考虑当地的天气、污染程度和风向设计的电气性能,考虑塔、金属丝受力、稳定性设计的机械性能。在进行配电线路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规划,以保证最短、最直的线路设计,减少占用耕地。
结束语
为了优化配电网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耗电区域的电力负荷,确定配电网的准确位置,满足各地区土地利用的需要,减少用电量和电能消耗。另外,通过准确计算配电网的供电半径,合理使用双环或环环供电配电网。同时,要加强电力数据的监测,及时发现和修复配电网故障。目前,随着人们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配电网工程技术的可靠性,是电力企业正常供电的要求,也是提高电力企业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努力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电力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自动化运行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一鹏.如何实现电力配网可靠性的增强[J].山东工业技术,2017(28):182-183.
[2]王骁.电力配网可靠性提升的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9(30):267.
[3]黄江海.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20(06):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