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并引发的 2008 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及各国股市造成重创,世界经济的疲软对国内外基建行业也带来不小的压力,新投资项目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外工程面临中标价格下降,分包价格上涨,尤其是劳动力价格上涨等方面的压力。2008年以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业一直是微利行业,大部分企业存在亏损。如何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紧迫课题。本文仅从技术管理角度,从标前澄清、设计优化、技术方案优化等几个方面对项目部的降本增效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以达到提高项目实现成本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降本增效;技术管理;二次经营;标前澄清;设计优化;技术方案优化
1 引言
近年来,建筑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的增加值占GDP及就业率的比重均为10%以上,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突出。但是建筑施工业的总体利润水平不高,据统计,建筑业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仅为1.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能集中体现企业全部工作的经济效果如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消耗的浪费和节约、施工机械利用程度、工程质量的优劣、工程进度的快慢、管理费用的节约和超支以及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水平。那么,如何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紧迫课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多种方式,本文仅从技术管理角度,从标前澄清、设计优化、技术方案优化等几个方面对项目部降本增效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深化项目二次经营工作,以达到提高项目实现成本目标的目的。
2 项目二次经营的范围及意义
二次经营,即项目中标进场后,以项目管理为平台,在建立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基础上,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研究,把握和利用工程量清单调整、材料价差的调整、施工过程中变更、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优化、索赔管理等方式,实时开展以增加项目收入,提高项目盈利能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经营是基于项目中标为前提,所签合同条款对我方存在有利条件,通过项目的高效运作和高质量的履约,以及项目管理过程中和业主方有良好沟通,得到业主方的认可条件下,二次经营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二次经营的成败往往决定着施工项目的经营成败,而施工项目实现经营盈利是施工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次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吃透招标文件,投标要有策略;积极介入EP环节,优化设计及设备;科学安排人力及机械紧张计划,实现人力资源和机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设备及材料进场时间优化,减少库存及二次倒运;施工方案优化,降低施工成本;分包合同成本控制,减少分包索赔及盈利空间等等。
3 技术管理项目二次经营的重要作用
在技术管理在项目成本管控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3.1标前澄清阶段的技术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招标人可以对已发出的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编制的,招标人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3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足3日或者15日的,招标人应当顺延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从招投标法上述条款可以看出,标前澄清以及招标人给予的答复都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科学合理的利用标前澄清,对项目中标后开展二次经营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在招投标阶段,投标企业一定要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团队,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分析对投标方不利的条款,有策略的进行澄清,做为项目中标后的二次经营的重要途径。为了详细说明标前澄清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举例进行说明。
某电站项目招标时,设计资料不完善,招标文件中要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清单漏项、工程量增减等造成的合同价款均不做调整。由于设计图纸没有达到施工图阶段,合同签证后,后续设计存在增加设备、工程量增加、管线电缆等路径变化、设备形式发生变化导致的施工难度及工程量的增加等风险不可预测,但是如果投标时在标前澄清阶段增加澄清项,或者在投标文件中申明“我方是依据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工程量以及设备参数形式规格等编制的招标文件,如果实际施工图纸与招标工程量发生工程量、路径、设备参数、型号规格甚至是建筑物位置发生变化,我方均视为设计变更”。
增加此类澄清条款或者是投标文件中特别注明此条款,在后续施工图纸实际发生工程量增加、设备参数发生变化时均可以按照设计变更办理工程阶段签证。国内某项目空冷岛投标文件为常规设计,但项目中标后实际设计为新型空冷岛结构形式,造成吊装难度加大,仅吊车台板等机械费就增加100多万元,其它诸如重量增加、脚手架租赁及搭设等费用合计300余万元。如果澄清中有上述澄清,项目执行过程中已设计变更的形式进行索赔,就会轻松很多。但是如果没有此类澄清,业主单位就会以清单漏项为由,不予调整合同价款,索赔难度增加,甚至可能无法索赔。
3.2项目合同的技术管理
项目合同签订后,项目执行团队要组织技术骨干逐条逐句对合同条款逐一进行分解讨论,找出合同技术条款中对施工方有利的条款。比如,合同中一般会规定如因业主导致的设计变更可以进行合同价格的调整。但是往往大部分技术人员没有注意到合同中还规定了凡涉及到费用调整的设计变更,承包人在收到发包人下达的书面通知日期后的规定的时间内,应提交该部分的费用计算书及其相关结算签证资料,承包人若逾期不提交该部分的费用计算书及其相关签证资料的,发包人视为该部分的设计漏项、设计变更不涉及费用部分,承包人无权要求追加该部分的费用。
3.3项目设计优化措施
一些项目在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单位设计项目多,设计人员不足等多种因素,设计计算或者设计选择往往考虑的设计余粮较大,造成实际设计施工图纸工程量增多,设备或材料选型等级偏高。所以项目执行阶段,承包单位要组织有经验的技术骨干认真核对设计图纸,特别是对涉及到钢结构、保温、混凝土基础等大宗材料采购的项目。
3.4施工阶段的技术方案优化
项目执行阶段,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往往能大幅降低施工成本,此方面实例较多,因限于篇幅,本文仅举一列说明:某项目油罐体属于超大件,按常规吊装方法吊装难度大。项目部经研究、创新优化施工方案,安装就位采用“小型吊车和液压千斤顶配合罐体卸车、组对焊接、顶升、轨道拖运就位”的作业方式,顺利完成6台溢流槽罐体安装,大大降低了因设备发货不连续、发货间隔时间较长对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和费用的影响,节省施工费用110余万元。
4 综述
综上所述,除了常规的项目管理手段外,必须在技术管理上下大力气,从投标阶段一直到机组移交,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细致的技术管理降低项目成本,增加项目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永霞、张默成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亏损原因分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第09期
[2]潘念舟 《浅谈工程项目亏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管理观察》2009.14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