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六枝供电局 贵州六盘水 553401)
摘要:电力生产的平稳运行是维持整个社会正常状态的必要支撑,保障电力安全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因此研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风险因素及相关的规避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一、电力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危险性行业,由于电能不能大规模储存,电力的生产、输送、使用要同时完成并随时处于平衡,决定了电力生产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造成人身伤亡、主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安全生产一直是电力企业的最大问题和难点。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电力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电力生产事故在损失电量、影响负荷、对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给下游各行各业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饮食、起居、交通、休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信息沟通、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近年来,国内部分电网企业已尝试开展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并已取得显著成果。电力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事故调查体系。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形成安全预控机制,目的是防止风险失控,保持安全状态;应急管理的实质是危机管理,目的是减小事故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事故调查的目的是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范事故再次发生,要建立合法、合理、适度的奖惩机制。
二、电力生产安全风险分类、辨识和分级
1、安全风险分类。按照危险源种类,安全风险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按照风险等级,安全风险可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按照实际管控需要,安全风险可分为:静态、动态和应急三大类。
(1)静态安全风险是指设备、系统在正常远行状态下固有的安全风险,多是区域性的。(2)动态安全风险是指即在某一项检修作业、运行操作任务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多与危险点种类有关,具有随机变化的动态特性。(3)应急安全风险是指在异常处置、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是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生处置不当造成次生事故的风险,具有难预知、突发性等特征。
2、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应做到全员、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阶段分析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在辨识过程中,应根据风险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辨识方法,常见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险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指数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3、安全风险分级。安全风险分级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预防,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逐项采用量化、半量化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划分,评估确认风险等级。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4、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做法
4.1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按照区域划分,逐个区域辨识区域性安全风险种类,逐项评估分级,按安全风险等级最大级别确认该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并且填写《静态安全风险清单》。
4.2动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
(1)由班组列出本班组工作任务(检修作业或运行操作)清单。(2)结合危险点分析,逐项对工作任务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按照风险种类逐项评估分级,取安全风险最大值作为工作任务的安全风险等级。(3)填写《动态安全风险清单》(或在企业批准的《需要填用工作票/操作票的具体工作任务清单》中加注安全风险等级)。
4.3应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结合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培训演练,分析辨识可能发生处置不当、产生次生事故的情况,逐项评估风险等级,按最大风险值确定该项应急处置的安全风险等级,填写《应急安全风险清单》。
三、电力生产安全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1、保证安全措施的正确、完善和可靠。不同种类的安全风险需要不同的安全措施来管控,风险控制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各类安全措施的执行来实现的,安全措施的正确性、完善性和可靠性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关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即是通过各级人员到位来强化安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做到正确、完善、可靠,消除或减弱安全风险。
2、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将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避免“为了辨识而辨识”,片面、孤立地开展辨识分级,导致辨识结果与实际脱离等问题。如:有的企业事前逐个车间、岗位按设备、系统查找辨识安全风险点,制定预防措施,建库立册,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没有将静态、动态风险点和措施区别对待,导致在遇到具体工作时,因人员、环境、工作任务和工机具等情况变化,辨识分级结果和控制措施因与现有情况不符而无法使用。动态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必须与实际工作任务有效结合起来,融入到管理流程中,才能满足动态变化要求。
3、做好全员培训。加强全员安全风险教育,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管理层和每名员工均应熟练掌握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方法,掌握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安全风险基本情况、防范措施、到位标准和应急措施等。同时要清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将严重影响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和安全措施的正确执行,分级管控就不能执行到位,因此加强全员安全技能培训不容忽视。
4、加大问责力度。安全风险会因措施缺失发生风险失控,转化成安全隐患。安全措施能否正确执行与人员到位履职情况密不可分,在整改安全隐患和安全措施问题的同时还要深查风险失控的深层次原因,如:工作安排、安全投入、措施方案、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对失职失查人员进行问责,教育和强化人员履职意识,及时消除管理短板。
5、实行动态评估管理。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需要开展全面、系统性的辨识、评估工作,由于生产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风险必然会随之出现改变。因此要定期对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结果进行复查审核,应每年组织一次复查审核工作,在设备系统及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要重点开展辨识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是与日常生产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项常态工作,是加强安全事故防范的重要举措,辨识与管控要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要强化“不安全不工作”理念,做到管理要求、各级职责和管理流程清晰,分级把关,落实完善、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抵消各类安全风险,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文钧.推进体系化、规范化建设,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J].电力安全技术,2018(26):177-179.
[2]冯海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信息化,2019(13):339-341.
[3]黄胜刚.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20(03):46-47.
[4]吴建华.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分析[J].广东电力.2019(3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