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我国,自从进入21世纪来,就迈入了大规模、大范围、快速度的城市化阶段,但是人口总数庞大、人均自然资源缺乏等无法回避的原因始终对我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着严峻的考验,所以,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经之路和解决当前困境的唯一出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研究和发掘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而总结其现代启示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并且改变传统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认识不够深刻的局限性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城市规划与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在当前全世界各行业提倡绿色生态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与之同行的城市环境问题在光鲜亮丽的数字面前也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当前绿色革命思潮下,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城市工程建设最基本的规划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因此,运用环境工程建设方案加快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
1.1大气污染与水污染
大气污染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工业项目忽略了对废气排放量的限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导致废气排放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废气的排放量居高不下,给当前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2垃圾污染与噪音污染
城市噪声对于居民的干扰和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城市噪声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城市噪声干扰居民的工作、学习、休息和睡眠,严重的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引起疾病和噪声性耳聋(见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对长期噪声暴露的听力保护的要求8小时等效连续声级为70-90分贝,对于吵闹干扰的容许值要求日间等效声级为40-60分贝,夜间为30-50分贝。
2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在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法规,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路线和途径,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机构,生态城市建设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监督、奖惩措施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其严肃性和延续性。
3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充当着一项重要的应用环节,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为推崇的技术之一,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环境工程技术和理论的指导,总结出机电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并提出了下几项措施。
3.1污水回收利用
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随处排放现象始终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难题,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针对这一情况主要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形式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形成区域内的水循环利用,将城市污水的利用率进行有效提高,将污水进行分级别处理,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区别处理,既有针对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又能够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对于污染不是很严重的污水,经过简单处理达到基本用水标准后,可以用于城市绿化的浇灌以及保洁卫生等环节,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扶持力度,要严格把关工业废水的处理步骤和合格标准,杜绝二次污染情况。
3.2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城镇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一项庞大的污染来源,针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主要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堆积现象应该建立垃圾处置系统,同时还需要政府和相应的主管部门]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环保建设的宜传教育力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为后期的垃圾处理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废物回收的方式,使一些有二次使用价值的固体垃圾经过处理后再次被人们所使用,以此来降低资源的浪费现象。
3.3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耗费程度是非常巨大的,在生态城市的构建中充当着难以替代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应当以节约低耗为前提,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柱,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断优化企业结构,控制能源的消耗程度,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政策调整,积极的推行能源的结构调整,运用高科技产品,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3.4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3.5鼓励公众参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
城市生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公共管理问题,因此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态理念和素养。建立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制度,普及环保理论、环境伦理、环境国情省情市情、环保政策和法律等生态科学知识,树立环境友好和资源持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切实提高公民的生态理念和素养。建立以走访、问卷调查、听证会、座谈会等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反馈公众参与意见,使公众参与到政府环境政策和规划的编制、城市环境立法工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增强公众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和了解,把建设生态城市的决策,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4结语
总之,环境工程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保障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对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活、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嘉威.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决策探索(中),2019(11):32.
[2]胡凯源.浅谈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34+36.
[3]邹利华,龚云娇,屠杰超,樊宇坤.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