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道路工程当中,由于项目极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干扰,加之自身项目工期较短,所以其设计与建设应该对各类要素予以充分考虑,掌握关键,确保工程最终质量能够达标。本文将对我国城市道路的现状加以介绍,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指出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与建设的要点与注意事项,以期为有关设计与施工企业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工程设计;平纵横设计;路基处理
引言:当今,我国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道路上的车辆类型、数量越来越多,时常发生道路拥堵的问题,因此,民众迫切希望城市道路结构能够有所改变。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与建设工作和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对于居民出行、地区经济的发展等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有关企业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1城市道路现状
如今,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人民群众,对于我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以及建设工作都极为重视,同时,政府也已将此工程列入到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系统当中,并将其视为一项重要工程,为其投人大量的资源、劳动力与资金,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新时期的城市道路构建更为立体化,大部分桥梁以及铁路、公路等正在进行有序的再建或者维修,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公路完工、使用,各类高铁、公共汽车、地铁以及无轨电车等线路现已成为各大城市的主干线,另外交通枢纽路段涌现出了许多过街天桥以及高架桥,使得人流、车流在实现有效分流的基础上,充分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然而有关部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城市道路工程发展速度极快,然而其设计与建设层面依然有许多问题,例如:私家车数量的激增,常常导致高峰期出现道路拥堵,甚至瘫痪现象,加之摩托车、电动车对道路的共享使用,更加重了上述问题。此外,旧有桥梁、道路等的改建问题也需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需要注重道路设计与建设的优化问题,这些也属于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1]。
2项目概况
前滩ES4道路工程地处上海自贸区关键地段,该项目属于此区域范围内的关键路网建设项目,工程范围为2.73km²,共需建设道路18条,工期限制在9个月内,因此,不仅有着繁重的建设任务,还具备很紧的工期限制,在此状况下,施工单位要确保项目的最终质量,将遇到许多困难。
3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与建设的要点
3.1设计要点
3.1.1收集基础资料
在整体设计城市道路工程的过程中,应该收集的主要基础资料囊括了:地震、防洪以及环保等专项的评价报告、工程所在区域整体规划、岩土勘察报告、详细的控制性规划、现场地形图以及专项规划等[2]。
同时,设计部门应该联系有关部门共同展开现场的勘察工作,直观明确地掌握拟建项目,积极收集关于项目的规划以及现状资料,随后对这部分资料合理性加以验证。如果设计单位能够收集越为准确、齐全和详细的基础资料,便能够更为科学地设计工程方案。
3.1.2平纵横设计
(1)基本设计原则
在整体设计道路工程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展开科学的布局,同时在对线性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对各类影响因素予以综合考虑,同时,结合现场地貌形态以及自然环境,以便使道路工程设计指标和要求得到满足。设计人员在布置平面的时候,应该将道路所有环节都处理好,并且对变化曲率展开科学设计,以便使路线转弯位置高程、平滑更加合理,从而使土方挖填有所减少。在进行布置的时候,应该将交叉路口也考虑进去,便于两侧公共设施、建筑物等的出入不会受到影响[3]。
(2)设计平面
工程拟建城市内一条主干道,整体长度超过7km,同时有着40m的宽度。设计此道路车辆行驶速度为60km/h。其延伸段转点设置为4个,拥有1600m的最大平曲线半径,以及800m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同时不设超高以及缓和曲线。整条道路有着平顺的线形,与要求规范相符合。该道路工程全线都有着较为复杂的地形,立交或者平交于大部分规划道路。
(3)设计横断面
结合道路规划以及城市整体建设,应该对现有道路的建设状况以及通行需求加以综合考虑。在布置横断面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所规划道路沿线布局、主要性质以及实际需求的交通量。在对各种因素加以考虑后,拟建工程的横断面设计方案为:设计的道路红线有45m的宽度,道路横断面的形式主要是两块板,呈现形式为双向总计6个车道。工程布置的横断面形式:45m宽度主要体现在两端4.5m的人行道、2.5m的绿道、2m的侧分带以及11.5m的车行道以及一条3m的中分带。
(4)设计纵断面
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使道路结构安全得到充分满足,还应当对教师人员舒适性以及行车安全加以着重考虑。所以,设计人员在布置纵断面的时候,应该确保道路起伏减少、尽可能地保持平缓。一般都需要将非机动车道布置到城市道路中,所以设计阶段还应对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考虑进去,同时对纵坡的坡度展开科学布置。此外,设计人员在设计纵断面的时候,也应将现场自然环境以及地貌地形要求考虑进去,在正式设计之前,将地形管廊探明,防止工程受到破坏。
在此项设计工作中,道路标高属于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能够拥有合理的标高,将会对道路项目造价以及开挖作业工程量产生直接影响。设计道路的时候,还应对项目节点的控制、沿线地形、河道防洪与填挖方等予以全面关注。设计该项目道路的纵断面高程时,应着重注意合理衔接道路及其周边区域用地的高程和填土石方量等。工程总计拥有超过7km的全长,将12个转点设置到全线的纵断面中,拥有0.35%的最小纵坡、3.5%的最大纵坡,超过1200m的最大坡长、300m的最小坡长,以及3000m的最小竖曲线半径以及30000m的最大竖曲线半径。项目有着较为平缓的道路纵坡,也能使非机动车的形式需要得到满足。
3.2建设要点
3.2.1常规路基的处理
(1)清理路基表面
由于路基表面的土壤时常会受到雨水、植被侵蚀或者杂填土堆放等影响,导致出现不均匀的土质,较低的承载力,且压实并不容易,为了确保此类路基的有效使用,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以上问题清理掉。
(2)路基的挖方
若挖方时,有不超过6m的边坡高度,此时为了确保边坡处理效率,应借助边坡各类土质、岩质采用相应坡率。若挖方时,有不小于6m的边坡高度,则此处为高边坡,应该针对性展开专项设计工作,保证此处边坡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3)路基的填方
回填路基时,本项目主要选用了分层土石填筑技术[4]。道路最底层为石块,按顺序进行填筑,以水平方式分层,顺序为先填一层土,再填一层石块。
填充的时候用到的土壤需要具备渗透性且干燥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充填时确保厚度不超过50cm,且充填的最大直径不超过2/3厚度,另外充填的强度应该超过30Mpa。根据相应标准压实填筑的路堤。集中处理地下水,以便使路基受到的影响被有效减少。
3.2.2膨胀土路基的处理
由于膨胀土有着较为特殊的结构,土壤里亲水性的矿物质极多,特别在失水以及吸水的时候,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积变化。此类土壤会因为气候的不断改变,对路基造成直接性的破坏,从而引发路面的塌陷或者隆包。所以,修建道路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规避以上问题,如果难以规避,则应当合理处理此类土壤。处理膨胀土的主要方式包括了:
(1)改良土体:经由化学、机械与物理等方法,使此类土壤的胀缩性、亲水性以及热敏性等得以有效改变。此类处理模式的劣势在于,其有着较大的工程量以及较高的造价,在快速型路面处理中并不适合。
(2)加固护坡:充分结合支挡结构、抗滑桩或者植物支护等各类处理技术,需要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对此类土壤结构上的改变加以限制,进而使道路结构更为稳定。
3.2.3软土路基的处理
所谓软土,即拥有不小于1的天然孔隙,敏感结构较多,结构稳定性较差的一类土体,大多存在与静止或流动缓慢的水体当中,且形成前会发生化学生物作用。此类土壤会使道路稳定性大幅度降低,极易引发滑动破坏或者塌陷等问题。结合道路项目现场实际地质状况,用具备较高强度的黏性土替换结构层不明地质的土体,并且合理处理道路两侧软土层。
4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与建设的注意事项
4.1确保生态环保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民众日常生活水准取得了极大提升。我国道路交通行业在近些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使居民的出行越来越便利。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极快,民众为了能够赶上时代的发展进程,陆续购买了私家车。然而私家车数量的激增,除了会使道路交通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也会由于私家车的鸣笛以及排出的大量尾气而引发噪声污染以及空气污染。所以,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设计城市道路工程的时候,除了需要对城市道路车流量以及交通安全等予以重点考虑,更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减少噪声污染等归入到设计规划当中。例如:合理地将绿化带设计到城市道路工程当中,并且将先进的隔音措施,设置到有较大车流量的区域中,从而减少噪声污染、提升空气质量,避免由于道路工程设计不当,使得沿途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不良影响。
4.2将道路功能特征反映出来
在如今大部分城市当中,有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道路时,除了会关注道路投入使用后可能遇到的各种交通问题,同时,还注重于城市的整体美化工作,这就需要在设计道路工程的时候,还应将一部分娱乐性以及生活型建筑物融入到设计规划中,确保设计方案的全面性,使之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相适应。
4.3将城市特征充分反映出来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倘若其并不具备转述特征、特色,民众将不会对其有较高的关注度以及期待值,这会严重制约城市的总体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钟爱于旅游,人们旅游时会专门前去某一座城市,或者观赏沿途城市的风景,倘若其途径的城市特征明显,就会加深人们的印象,增加其再次前来游玩的几率,这对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道路工程的时候,应该优先对城市文化加以全面了解,在不影响城市整体发展的前提下设计道路工程,确保其能够带有城市文化特征。如此除了能够美化城市,更能提升当地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深远
5设计与建设启示
5.1注重基础设施
在开展城市道路工程的时候,有关部门需要明确,不能仅仅关注基础设施的修补或者新建,还需要结合城市未来实际发展需求来设计、建设城市道路工程。许多城市并不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同时公共汽车站点覆盖率及其线路、道路的宽度以及干线的数量等均未达标,因此有关部门在设计、建设城市道路时需要对上述问题予以充分考虑。
5.2落实相关政策
相关政策主要包括了经济投资、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市政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其中:①经济投资相关政策即建设某项交通形式时对应的经济投资规划,目的在于对其发展进行有效控制。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即规定道路交通控制指标、发展趋势以及整体架构。③市政类政策主要使结合当地实际经济水准、道路具体状况等对道路交通的发展目标进行制定与管控[5]。
5.3设计与建设的优化
优先发展公共道路能够使当前道路资源的分配更加科学,从而对城市道路结构加以改善,以便保证城市道路发展更为快速、稳定,使民众出行需求得到满足,随后推动供需两侧稳定发展。有关人员需要对以往设计思路进行重新考虑,打通主次干路对应断头支路,多运用与城市发展需求相符的高架桥、快速路等,明确个地段地下管线敷设方式、路基排水状况以及道路标高等。对于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而言,其具有复杂的工作环节、较强的异性系统性,各部门必须通力协作,方能确保工程设计合理、建设顺利。
同时,各部门应在设计阶段前共同勘察现场,对地质结构加以掌握,为合理设计提供可靠凭证。由于道路沿线存在许多建筑物,各部门应与拆迁公司合作展开详细调查、摸底,明确需要拆迁的目标,减少建设阻力。
5.4明确道路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道路建设和经济建设关联密切,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将提升道路合理使用需求,而科学布置以及优化道路结构,也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从而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各部门应该双管齐下,促进城市道路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结论:总体而言,有关部门在对城市道路工程展开整体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后续施工顺利开展、建设质量能够达标,就应该从多角度出发,明确工程需要改善的要点,强化和参建各方的交流沟通,积极征求合理意见,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此外还应把控好工程的基础——路基处理环节,以便为整体工程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亚男.探讨市政道路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智能城市,2020,6(08):39-40.
[2]侯永.城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1):107-108.
[3]谷健,王敏.开放式街区道路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20(04):329.
[4]王财普.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节点段设计方案的比选[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92-193.
[5]刘建军.浅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与建设[J].智能城市,2019,5(15):42-43.
作者简介:刘阳,身份证号码:31010719780728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