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雷克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9)
摘要:在城市的发展中,处处离不开电能的需求,电力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在电力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论文在此基础上就这些问题做了一定的探索,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送电线路架设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关键词:电力送电线路;架设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力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用电规模以及用电范围逐渐的扩大,电力送电线路架设工程项目数量增加,随之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我国电力送电线路的架设工程的建设,提高施工技术,促进架设工程的建设。一直以来,电力送电线路架设工程施工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会导致电力送电线路架设工程出现问题,且使得工程施工质量较低,并且导致我国的电力送电线路的架设工程项目受到严重的制约以及影响。
1送电线路施工技术概述
1.1施工工艺
首先是土石方施工。以前的送电线路杆塔坑等土石方挖掘基本上是人力大开挖,耗用的人力物力巨大,且挖掘的基础不够稳定。对于此问题,线路施工者们创新出保持土石原状的施工新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取得重大进展。在处理土坑时,已经探索出掏挖或者半掏挖的基础型式,对于岩石则采用嵌固式或直锚式基础。对于流砂、淤泥地带,往往推广混凝土灌注桩基础,该技术最难把握的技术难题就是用无损探伤技术来判断桩体有无质量缺陷,先后发展起来的水电效应法、超声波检测法、超声脉冲检测法等,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其次是混凝土基础施工,混凝土基础施工过去基本以人力为主,人力进行搅拌、捣固、淋水养护,模板使用木模板,这种做法浇筑出来的混凝土质量不高。改进之后的混凝土基础施工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捣固,使用钢模板,并且实现了操作技艺的规范化。再次是杆塔施工,杆塔工程目前主要是采用分解组立的方式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式存在着很多明显的弊端,如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多、事故频发、安装质量差等。经过后期的不懈努力,研制出杆塔吊装工艺,该工艺实现了三个重大转变:将分解组立方式转变为整体组立方式,变落地拉线为内拉线,变高空作业为低空作业。最后是架线施工,总体来说架线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很低,基本上是采用人力放线。在跨电力线路架线时基本上是全停电或半停电状态,跨通航河流架线时基本上是全封航或者半封航。目前针对这一情况逐渐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张力架线新工艺,同时对放线工艺也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炮弹放线、火箭放线工艺,在跨越电力线路方面探索出了索道架线工艺,在跨越较大的通航河道时开发出一些不封航道的架线办法。
1.2施工技术理论
施工技术理论主要包括杆塔组立技术理论和架线施工技术理论两方面。
第一,杆塔组立技术理论是将解析方法与电算糅合的前提下为之编写电算程序对整体杆塔施工计算提出通用图发表。对于分解组立杆塔施工理论设计出不同地形条件不同塔杆形式需要的拉线方法。第二,架线施工的技术理论分为非张力和张力架线计算两部分,针对不同挂点架线线长计算采用地面划印架线技术,再精确丈量和计算架线线长的问题上采用装配式架线工艺。
2送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
2.1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钻扩桩基础和旋锚桩基础。钻矿桩基础是较为普遍的隐蔽工程,它主要是在混凝土工程浇筑完成之后、在没有全面验收施工质量的情况之下而采取的技术管理举措。它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无塌陷、无地下水影响、无溶洞的可陷性黄土的送电线路施工中。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系统的施工技术体系。它的施工原理具体是这样的,在原状土中事前钻好基础孔并在其内部安置上钢筋笼,浇灌混凝土形成现浇基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原状土的物理特性。这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结合相关技术资料和实地勘探数据进行真型试验,以确定原状土的载荷特性。旋锚桩基础主要适用于淤泥土质、地下水位较高地质等,尤其是适应于难以开挖的软地基施工。它的优点是施工不受时节影响、机械设备利用率高、技术含量高、节约成本等。
2.2杆塔设施的施工技术
杆塔设施的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工作的基础内容,杆塔设施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项目施工工作的进度。电力工程项目中杆塔设施的的作用是承受来自于不同方向的载荷应力,为了使杆塔设施更加稳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电力工程施工内容和相关施工要求进行杆塔设施的施工,以免电力系统工作时因应力问题而产生故障,应该认真测算项目施工时杆塔设施埋入现场土地的实际深度。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当中,杆塔设施埋入作业需要达到一定的深度,还应该用混凝土材料进行固定,再进行回填和夯实。针对不同形式的杆塔设施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的要求也不同,例如铁塔设施或者不配备电线的电杆设施在实际施工当中基本承受上拔的工程应力,因此在进行基础施工作业时,回填夯实工作应该保证土壤夯实度超过原始土层部分的80%左右,同时,混凝土材料浇筑的杆塔设施则应该超过原始土层部分的70%左右。
2.3架线施工技术
在国内传统的送电线路架线施工中,多是采用人工放线、绞磨牵引紧线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的作业难度较大,而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在架线施工中,跨电力线路架线多需要采用全停电、半停电的方式,跨通航河流架线则需要采用全封航、半封航的方式。从国内送电线路架线施工的总体状况而言,机械化程度低、人工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与质量较差等问题客观存在。近年来,在国内的送电线路施工中主要采用张力架线的新技术,并且总结了以下施工技术经验:(1)创新放线方法,包括炮弹放线、火箭放线等;(2)在跨越电力线路的施工中,采用索道架线工艺、钢结构跨越架、铝合金跨越架架线工艺等,实现了不停电跨越架线,也保障了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
2.4检修施工技术
送电线路的检修施工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施工线路及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对故障进行及时检修并保证整个线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送电线路可能出现送线塔倒闭、送电线器具破坏、绝缘串脱落等问题,这就需要调度员认真做好故障与事故的应急处理,及时进行巡查和检修,全面提升检修施工效果。
3送电线路架设工程施工的几点建议
3.1送电线路导线的选择
导线的选择主要就是依据截面,而且截面是电气设备运行的主要一环,导线的截面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负载能力,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避免引发火灾等险情,由于机械因素的因素,导线的截面不能小于截面的允许的最小标准。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会产生相应的电阻,但是降低电压损耗,一旦损耗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严重的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
3.2加强设计和施工环节的管理
基础施工是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进行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时,首先要做好施工准备作业,依据施工环境比如地形、水利分布等,采取合理科学的预防方法,制定出施工方案,这样能够大大提升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然后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保证施工质量,防止出现沉降、塔杆移位等问题。对施工材料(如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要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的养护。另外,要考虑经济性指标,在满足各项质量指标下,要考虑施工的经济性,尽可能地减少材料和施工人员的投入,从而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从而有效节约企业的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项目输变电送电线路设施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工作人员应该认真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具体施工条件和用电需求,按照不同环境的施工特点和对应要求进行施工,使输变电送电工作更加可靠安全。
参考文献:
[1]龙光军.送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3):41-42.
[2]曹检华.送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J].通讯世界,2015(1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