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轨检测的方法及探讨,以解决现有火车翻车作业中重车线固定轨因蠕动情况导致的与翻车平台活动轨之间轨道相碰的情况;以及解决因对轨不准而导致的车厢掉轨事故;通过安装对轨检测装置实现准确对轨,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对轨检测;定位检测;异常报警
0 引言
翻车机是一种可翻卸铁路敞车所载的散状物料的大型卸车作业的专用设备,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发电厂、港口、钢铁等大型企业。在折返式翻车机作业系统中,主要设备包括夹轮器、翻车机、重车调车机、牵车台、轻车调车机等。而翻车机本体主要由压车梁、靠车板、平台、转子、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迁车台由走行部分、车架、胀轮器、侧部止挡器、液压系统、地面安全止挡器及电气控制组成。翻卸作业流程通常为:重车调车机将火车重车厢牵引至翻车机平台并定位,翻车机靠车板、压车梁开始动作将重车厢夹紧固定后,火车车厢随翻车机一同翻转,待翻转完毕后翻车机返回初始位置;翻卸作业完成后,重车调车机将翻卸完毕的空车厢推至牵车台并定位;牵车台再将空车厢横移至空车线;然后,由空车调车机将空车厢推出翻车线外,使该空车厢与上一个循环中推出的空车厢连接。
目前,国内采用翻车机翻卸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重车线固定轨与翻车机平台轨道、重车线固定轨与迁车台轨道、空车线固定轨与迁车台轨道对轨不准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翻车线长期运行过程中,重车线固定轨存在蠕动的情况,导致固定轨和翻车平台活动轨之间的间距缩小在翻车机回位时极易造成轨道相碰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缺少轨道检测,容易导致损坏翻车机本体和车厢掉轨事故;
鉴于以上散装原料火车翻车线作业过程中缺少对轨检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轨检测的方法及探讨,以解决现有火车翻车线准确对轨检测,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1对轨问题分析
(1)因轨道本身的直线度导致的轨道接头位置不正或错开。
(2)在重车线,因整列重车移动过程中惯性极大,长期运行后使得重车线轨道存在蠕动情况,轨道会向翻车机侧移动,当移动量超过固定轨道和平台活动轨端部空隙时,就会发生碰轨事故。
(3)翻车机翻卸返回时,由于翻车机故障,如电气系统故障或控制部件故障造成的翻车机回位过位,轨道部分无自动检测手段;目前只通过人工目测发现问题,过度依赖现场人员的责任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轻车调车机将空车从迁车台推出至空车线时,因迁车台轨道与空车线轨道错开或对外不准,导致的车厢被推出空车线。
2对轨检测系统简介
对轨检测系统包括轨道平行检测装置(1),在固定轨外侧面靠近端部位置安装检测开关,检测开关在垂直轨道方向可实现微调,同时在活动轨靠近端部位置安装检测支架,主要用于检测两平行轨道对轨偏差检测;当检测开关信号超过设定范围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提示,翻车作业停止,需要进行设备检修后恢复作业。轨道端部距离检测装置(2),主要检测重车线固定轨与翻车机平台活动轨端部之间的间距,在固定轨外侧面靠近端部位置安装距离检测开关,在活动轨外侧面靠近端部位置安装检测支架,当检测距离小于设定数值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提示,停止翻车作业同时人工介入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再恢复翻卸作业。
.png)
图1对轨装置安装布局示意图
3迁车台活动轨与重车线、轻车线对轨检测
.png)
图2迁车台与固定轨对轨检测示意图
当迁车台在重车线和空车线反复横移过程中,如固定轨和活动轨对轨不准,极易造成车厢掉轮事故;通过在两条轨道外侧安装平行检测装置、轨道端部距离检测装置、迁车台自动定位装置(2)和定位销检测开关多重措施可有效避免车厢在运行中的掉轮情况。迁车台定位装置主要包括液压缸、定位销、导向座、固定座等组成,当迁车台横移到重车线或空车线时定位装置自动推出,与之相对应的检测开关(3)检测到位并发送信号,同时对轨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如各个检测信号正常,可将车厢推入迁车台或推出迁车台的作业流程;如检测信号如有异常,控制系统将进行故障报警、停止作业,直至维修后恢复。
4重车线轨道轨与翻车平台活动轨对轨检测
.png)
图3重车线与翻车机平台轨道对轨检测示意图
在重车线和翻车机平台活动轨道两条轨道外侧安装轨道平行检测装置(1)和轨道端部距离检测装置(2),在翻车机翻卸回零位时,可实现轨道的准确对轨检测,防止翻车机过位、碰轨和对轨不准继续作业导致的掉轮情况。
5总结
在翻车机作业线运行过程中,轨道对位不准是存在于大多数电厂、钢厂等企业的翻卸作业中,并出现过因对轨不准导致的火车车厢掉轮事故,影响翻车机的翻卸作业,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该对轨检测方案针对性强,解决了因轨道处不好安装检测设施的难题;同时,该检测装置如实现精确检测,还需要排除迁车台、翻车机本体的故障,应定期进行检修,做好日常的正确维护,及时发现因灰尘和潮湿造成的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胜振,翻车机系统车辆脱轨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河北电力技术,2007(26-2):46-49.
[2]赵少雄,史军煌.浅析翻车机平台轨道对位不准的问题[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6):35-37.
[3]张守波,贺培峰,荆鸿超.翻车机内车厢脱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港口装卸2014(2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