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实现不断进步。近年来,建筑行业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技术,主要为建筑物提供承载力和抗震性。对此,需要对这一环节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得建成的建筑能够满足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桩基础施工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建议。
关键词:房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的安全、稳定,就需要在施工早期准备好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对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及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我国桩基础施工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这就需要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控制和优化。此外,行业主管要充分关注工程桩基础的检测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一、房建桩基础施工要点
(一)测量放样
在实际施工之前需要确定桩基的位置,施工人员需要依照图纸进行具体的测量,这样才能确保放样的准确性。确定好位置之后需要首先放出桩位线,再依照先前确定的位置测量放线。接着,需要借助全站仪来定位,打出深300的木桩,确定、标记、保护好桩位的中心,
(二)护筒埋设
再测量放样之后需要进行护筒埋设,再埋设之前需要首先制作护筒。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厚度约4mm的钢板,制作出内径约1.5m的护筒。接着,将护筒进行埋设,需要确保护筒顶部在地面上端0.3cm处,且埋设完成以后需要在周围填上大量的粘土来固定,这样才能确保粘土的密实度从而保证护筒垂直于地面,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流失[1]。与此同时,在护筒的底部也需要利用大量的粘土进行夯实,放置出现渗漏的问题。此外,在填埋粘土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压重振动、捶击等方式来确保粘土与护筒之间没有空隙。在填完之后需要绑上木方,避免护筒下窜。
(三)钻孔施工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最为主要的设备就是钻机,在施工之前需要确保钻机就位。在进行钻孔时,每次都需要控制好深度,通常约60cm。实际钻孔时,施工人员要控制钻机的稳定,刚刚进入时要慢、稳,尤其是在挖至5-8m时,特别需要注重钻机的垂直度,及时调整好,避免出现误差。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依据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来确定速度。很多施工区域时硬土层和软土层相结合的地质,在土层软硬切换指出尤其需要控制好速度;针对硬塑层,需要施工人员加快速度;针对砂层就需要放慢速度,以此来增加泥浆粘度。在钻孔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泥浆的指标测试,确保指标在合理范围内,一旦出现超标就需要进行调整。
(四)清孔
在钻孔结束之后需要对钻得的孔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需要采用正循环清孔技术。施工人员需要将钻机在原有位置提高35m,使用大泵量泵入的方式来保证泥浆的指标要求。清孔时间需要保持在30分钟左右,才能更好地将成渣清理干净,在清理完成以后需要检查孔壁的泥浆含砂量,确保其控制在4%之内。刚刚清理完毕的孔可能会比较松散,所以不能马上终孔。其次,还需要在孔内安置好钢筋笼,这样便于二次清孔。这时就需要利用反循环清孔技术,将灌浆导管穿过钢筋笼至孔底,与此同时需要将气管与导管底部相连接,并且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在2m,将高压风管与气管连接起来,接入空压机,再将导管密封。这样一来,高压气流能够与泥浆充分混合,促进泥渣的排出,防止塌孔现象的发生,确保成桩的质量。
(五)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的制作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制作之前需要首先计算用料的长度,调直钢筋后截取既定的长度来便于后期的施工操作。在取得材料后由于钢筋笼的主筋和箍筋之间差异比较打,需要按照正确的位置和要求来摆放,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用错问题。接着就是钢筋笼的制作,需要将架子以2m的间距放置在水平面上,使它们之间的中心线能够对齐,架子摆完之后就是连接主筋,主筋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顺序和距离。按照施工图纸分析,箍筋需要套入主筋,在保证它们两个垂直之后再进行点焊。通常情况下,钢筋笼外面需要保护层,其厚度大约为70mm,在焊接之前应当先焊接保护层。制作完成之后,需要将钢筋笼固定,防止出现变形。
(六)钢筋笼起吊
钢筋笼的长度较长,在吊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法,直接起吊难度较大。对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就需要将其分成12m一小节,将其分节起吊至孔口,在孔口处连接。钢筋笼的起吊通常利用的是扁担起吊法,需要在钢筋笼上安排6个左右的起吊点,这样才能保证起吊时钢筋笼不会变形。
(七)钢筋笼下放
在钢筋笼起吊之后需要进行下放,下放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筋笼对准孔位保证其及时入孔,还需要控制好它的速度让他保持垂直下放。入孔以后也需要保持缓慢的速度,防止出现摇晃摆动的情况。在入孔时若遇到障碍物就需要立即停止,检查清楚原因之后再进行下放。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利用吊筋来辅助,从而控制桩顶的标高以免出现上浮问题。在钢筋笼完全安置完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在检查合格之后再固定孔口钢筋笼。
(八)混凝土灌注
桩基础施工的最后一项内容就是混凝土灌注,在灌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充气球胆技术,需要注意导管对灌注直径的要求。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灌注,避免一次灌满,否则会出现气囊现象。在灌注完成拔管时需要首先计算深度,通常情况下导管的深度不会超过6米。计算完之后再确定具体的拔管措施,这样才能顺利拔管。灌注过程中,混凝土面会越来越解决钢筋笼底,这时需要控制速度,等到混凝土逐渐进入钢筋笼,需要提高导管来降低预埋深度[2]。
二、房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在施工前应当对施工场所开展集中勘察,例如气候、地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施工技术,完善监管计划,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责任和义务,使得施工过程始终有法可依。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应的方案,完善各个环节的施工,并且做好建筑物防护措施,由于桩基础施工对于材料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我们应当要落实相应的监理措施,确保材料质量达标,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当及时解决,最终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施工结束之后,有关部门应当对建筑施工图以及装基础质量进行检验,并审核根据相关的标准预测承台对施工的影响因素,避免由于材料不合格,质量不符合标准,从而出现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房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包含着关键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深基坑支护建设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徐伟力.房建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住宅设施,2020(04):121-122.
[2]张院.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与应对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0):2-3.
[3]李德朋.房建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