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林造林技术在提高林木成活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陈静
[导读] 造林的核心环节是林业生产经营,造林树木的成活率直接影
        摘 要:造林的核心环节是林业生产经营,造林树木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到造林的质量高低,高效的树木成活率可以有效的提高造林的速度与质量。但是,造林工程的质量高低与造林树木的成活率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有些内部的栽培技术问题、还有外界环境的温度、日照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造林树木的成活率,进而影响造林工程的质量,最终会影响到林业的发展与扩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绿色资源发展的难题及重点所在,本文就从影响造林树木的成活率的原因以及其相对的解决措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木工程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营林造林技术;林木成活率;生态环境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为了实现全面覆盖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始逐渐的提出了一些措施,例如:退耕还林、保障国家的森林覆盖率等等,我国对于林木的认识正在向着深度迈进,许多的地区都在增加对于林木绿化的推广力度,并且也取得了喜人的效果,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优良明显的提升,空气质量也在逐渐变优。现阶段,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提高林木成活率也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之一。
        一、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
        营林造林技术优化工作对林木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为促进林木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营林造林技术,形成现代化的营林造林技术。当营林造林技术落后,必然会对林业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更甚至无法适应现代化林业工作发展的需要。树苗的选择、培育和管理工作等都是营林造林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要根据当地状况调整栽植密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进营林造林成功的关键,林木成活率的高低离不开营林造林技术的革新优化,所以需要技术优化营林造林技术,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林木产业发展。
        二、优化营林造林技术在提高林木成活率的作用
        1.前期选苗与整地清理环节
        树苗的选择与林地的清理工作是前期营林造林工作的重点。在树苗的选择上应该规范用苗技术。常规的树苗选择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外调苗木,外调的树苗首先要加强检疫工作和防病菌工作。及时消毒使提高外調苗木成活率的关键。消毒试剂多为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消毒后进行冲洗。以延安市某生态林场为例,将外调树苗浸入到4-5°Be的石硫合剂中10-20分钟左右,或将波尔多液、石灰、硫酸铜等按比例调和浸泡树苗10-2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外调树苗根部,才能有助于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其二是自主培育树苗,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状况、灌溉等具体情况进行培育,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培育过程也较为复杂。在苗木的培育、病菌防疫、施肥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控制。其中容器育苗因其对树苗根部的保护较好,是我国冬季造林提高成活率的重要培育方法。
        营林造林的前期工作中整地清理工作也是重要环节。优质的树苗和整地清理是提高林木成活率的关键。大规模的清理工作对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整地清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赖科学技术手段依次进行。可采用的清理方式主要有火烧、割除和化学试剂三种。还可根据当地具体的地形地貌进行整体或局部清理工作。提高整地清理工作的质量才能有助于提高林木成活率。优质的土地才能使树苗存活和茁壮成长。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增加动土面积、清理深度等进行科学整地,确保林木成长,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发展。
        2.中期科学植苗环节
        中期环节易产生诸多问题,影响林木成活率。中期必须科学合理植苗,才能确保林木工作正常展开,提高林木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科学植苗有利于苗木生长,提高林木成活率。在植苗时,要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选苗,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因春季多雨湿润,所以最为适宜植苗,有利于树苗根系的湿润和生根。

例如延安市某生态林场进行植苗时,会根据不同的苗木选择不同的营养土育苗后,在雨季进行造林。在营养土中会保证苗木根系的健康,其次雨季植苗不会使苗木产生脱水、打蔫的现象,保证造林与降水时间相协调。同样道理,在干旱地区进行大面积营林造林工作时,多选择雨季植苗,有利于提高树苗成活率。除此之外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天气气候、地理因素,适当调节,以保证苗木的成活。
        在植苗工作中还应适当的使用抗旱技术,来保证苗木存活,提高人造林的成活率。相应的人造林木有与之配套的抗旱技术。保证从起苗到定植的科学性,从灌溉、温度调节到根系适宜等方面的适宜。例如针对不同的地形,可能需要加大植被、砂砾、地膜的覆盖等,确保树苗根系湿润,苗木存活,提高林木成活率。此外还可使用化学除草剂、保湿剂等化学试剂的方式,提高林木成活率,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对于移植的树木,应注重栽种方式。人工挖穴的方式有助于树木恢复健康,提高树木成活率。在进行大树移植时,首先确保栽种的土壤质量,然后进行挖坑。挖坑的深度、面积与树木自身的根系直接相关,应提前确定好树木的大小与行距,用定点拉线的方式,进行大树移植。此外挖坑的深度应比树木深度深出2-5厘米,避免土壤压埋树木根系,才能保证根系健康成长。
        3.后期管理环节
        后期环节主要是树苗的抚育管理工作和防病虫害工作。不仅需要定期对树苗进行除草松工作,还要用科技的检测技术分析土壤成分,对松土深度进行勘察,及时做好封山育林工作,确保苗木不在这一环节折损,是提高林木成活率的关键之一。新苗抵抗力较弱,容易受病虫侵害,因此为幼苗健康成长,需要定期进行化学药剂喷洒,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治理病虫害。其次要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幼苗,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威胁。此外,还要注意极端恶劣天气对树苗的不利影响,减少侵害。在后期环节应做到生物与化学等领域的融合,从科学的角度运用防治技术,促进苗木健康成长,提高林木成活率。
        4.提高植树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植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树苗的栽植与培育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所以,我国有关的林木企业必须要对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一定的知识培训,从而提高植树人员的专业水平,培训的内容一般都包括树苗的调运、栽植、培育、处理、挖掘以及树苗后期的培育等等,这些都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同时,企业还要培育植树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植树人员的责任心。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专业人员都要认真的处理好有关树苗培育的每一步工作。植树的后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树苗后期的管理与养护对于造林的成活率同样也至关重要。当植树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时,才能从容不迫的应对植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够减轻植树过程中的劳动力,提高我国造林工程的效率。
         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相对而言,我国的造林面积也比较大,目前来讲我国已经在林木的工程中得到了一些成就。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及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的教育意识与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阶级对于我国的林木资源状况都比较关心。所以,我国更应该不断的提高植树造林的技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同前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的问题有很多,对树苗的选拔、调运、后期养护都同样重要,这些都应该被重点关注,从而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林木的发展,维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少侠,南非华,浅谈影响当前造林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92-94.
        [2]何红,关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的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3)15.
        [3]许晓明,蔡俊,浅谈如何提高工程造林质量[J],农家之友,2019(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