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现如今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情况来看,市政道路是整个地区的交通网络中的重要部分,并且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都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这个形势下,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促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可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与其他道路工程施工工序相比较来说,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持续时间较短,并且施工往往都处在人口密集较高的地区进而会牵涉到诸多的层面,这就导致了市政道路工程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工程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员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开展各项工作。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建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社会大众的日常出行安全,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组织技术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同时还能督促市政部门工作人员认真遵守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要求,以此满足日渐增加的社会生产生活需求。
1 市政道路工程概况
某工程起点桩号2+610,终点桩号4+043.11,线路全长1433m。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Ⅰ级;2)计算行车速度:50km/h;3)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设计年限:15年;4)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40年;5)红线宽度:46m,双向四车道;6)计算荷载:城—B级;7)抗震标准:项目地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区,根据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可考虑不设防;8)路面结构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布置为三块板形式,3m(景观绿化带)+4.5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3m(侧分隔带)+16m(机动车道)+3m(侧分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3m(景观绿化带)=46m。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内容。
市政道路工程因其所处行业特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自然气候、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加上工程施工周期不定、协作性强,一旦施工组织管理不当极易埋下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市政道路施工组织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始终,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具体管理内容如下:(1)在市政道路施工前需要认真进行前期规划、实地勘测,准确掌握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光缆铺设等影响施工效率的基础信息,以此提高施工作业均衡性,为施工操作的顺畅进行夯实基础。(2)在施工建造阶段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会受到自然气候、项目周期、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动态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进行施工人员选聘、材料设备确定时需要遵循统一、协调的管理原则,通过合理的统计分析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尽量规避资源浪费问题,以此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的。(3)就施工单位自身而言,若想实现经济利润最优化的建造目的,需要发挥成本控制优势,将成本控制管理放到企业工作首要位置,依据市政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材料设备,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通过加强职能部门协作能力的方式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测量
(1)控制线放样:道路土方挖填施工前,由工程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确立道路中心线及中线两侧挖填范围,并用白灰粉画好边线,用小木桩定点且标出下挖深度与回填厚度,经检查核准无误后开工。注意控制道路中线,每隔20m钉竹木桩做标志并妥加保护。
管道基础开挖前,亦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放出管槽基础沟边轮廓线,并以白灰粉做好标志,用小木桩定点且标出下挖深度,然后动土开挖。(2)高程放样:用全站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在道路两侧放样出各层开挖、填筑高程控制线,并插桩用红油漆作好明显的标志;在道路土方回填、级配碎石、水泥稳定层的摊铺过程中,用全站仪跟踪实测控制摊铺平面的高程,以指导和配合现场施工。
3.2 路基开挖
施工人员在开展土方挖掘的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去明确土方开挖的实际位置,以此来保证开挖路线的合理性。同时施工人员在实际的路基开挖环节,必须要使用机械挖掘的方式对路基进行开挖,如果在挖掘过程中遇到了比较特殊的路段,那么施工人员就可以使用推土机以及装载机等配合挖掘工作,同时对于挖掘过程中产生的土壤,施工人员也要及时把其转运到合适的地方。如果实际挖掘区域的植被相对来说比较茂盛,那么施工人员在开展挖掘工作之前,就需要对植被的实际覆盖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挖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躲避这些植被的根系,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植被的完整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根据挖掘标准来展开挖掘工作,严厉禁止有超挖的情况产生,如果真的发生了超挖的现象,那么施工人员就要使用回填土壤压实的方法,及时对该情况进行处理。
3.3 土方回填
本工程土方回填主要为路基土方回填。清表后的土方回填量为6008.00m3。路基填筑按工序工艺要求可分为四个流程区段:1)进料准备区段;2)摊铺整平区段;3)碾压区段;4)检验修整区段。路基填筑在全面展开施工前,先作一个试验段模拟施工。试验段长度约为100m,面积约1500m2。通过试验段作业,确定填料的含水量最佳值、松铺厚度以及碾压遍数。在施工组织方面,可获得挖、装、运、摊铺碾压一条龙施工最合理的机械配套组合,以此调整施工方案,指导全工程施工。为取得良好的碾压质量,土方回填作业满足以下技术规定:1)压实机具先轻后重,以便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2)碾压速度先慢后快,以免引起回填土疏松拥起;3)压实机具的运行线路直线段从路缘向路中心,再从中心向两旁顺次碾压,以便形成路拱;4)弯道设有超高坡度时,由低一侧向高一侧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坡度;5)碾压时相邻轮迹重叠1/3左右,使各点得到压实,避免土基产生不均匀沉陷;6)为保证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层填土摊铺宽度均大于路基设计宽度50cm。
3.4 制订合理的病害修复方案
通过制订合理的裂缝修复方案,可加快公路工程的修复效率,提高公路工程使用过程的可靠性。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类型便是公路裂缝,结合以往的修复经验,通常可以使用扩缝封堵的方法来进行修复,在具体操作中可顺着裂缝使用冲击钻,将缝进行扩宽,扩大的宽度控制在1.5~2.0cm之间。同时借助工具对混凝土上面的碎屑进行清除,吹干净聚集的灰尘,同时填入一些粒径在0.3~0.5cm之间的清洁石屑。然后利用设备将修复材料填充到缝隙当中,提高后续的修复效果。灌缝的材料可以使用推荐的灌缝材料来进行,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一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材料,等到灌浆的材料固化并且达到具体的通车强度后,再开放交通。
结束语
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城市的出行效率及车辆的驾驶安全,所以必须重视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并且在施工中,也会对现有的道路体系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组织管理,从而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对现有道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姜军.京张高速公路某路段公路养护施工组织方案优化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6):125–127.
[2] 唐杨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0):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