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变化。对小学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让其在语文学习中如鱼得水,更能够在其他课程学习提供帮助。从当前高年级语文于都能力有效性强化看,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率先在脑海中形成阅读框架,带着问题、带着分析去进行阅读,对学生潜在能力开发和思维逻辑训练有重要意义,由此,才有了本文对思维导图对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性
1前言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一种将思维这种抽象的概念,演变为一种可见的、可操作性的方法,通过思维的方式达到某种思想上的追求的媒介。课题研究中思维导图是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语文阅读中,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更加有活力和轻松,提升学生阅读中的积极性和分析能力,在脑海中形成阅读后的思维框架,深入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和能力,增强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思维演变后的可视性思维工具,在阅读中学生形成阅读思维,能够将图片、文字进行联系,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点和框架,这也是思维导图与其他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进行思考。同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其具有一定思维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提升阅读有效性,也能够对其思维拓展有所帮助。
2思维导图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表现
2.1强化学生阅读思维
思维导图的方式就是率先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思维阅读框架,在早期的阅读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阅读是盲目性的,其更多是单一的朗读,部分学生在朗读完后甚至不知道课文中具体讲了哪些内容,对哪些是需要学习的也不清楚,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够让学生有框架、有结构的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2.2提升学生阅读关联性
阅读的关联性也就是对内容进行有效性阅读,一篇课文不是凭空而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带着中心主旨句的方式进行阅读。但尽管是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高,难以用一两句话就总结全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讲述了什么内容,出现了什么问题、反思了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这种具有明显思维逻辑的方式,通过长期阅读能力培养和锻炼深入到学生内心,在后期的阅读中也能够强化思维逻辑,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阅读,对提升学生阅读关联性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3强化学生阅读及背诵架构
强化学生阅读及背诵架构是思维导图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深化,在传统高年级语文阅读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因而阅读能力不强。因而阅读存在障碍,自然对一些背诵内容存在抵触情绪,背诵效果不佳。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后,学生能转变思维的方式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逻辑结构进行阅读,自然背诵能力明显提高和增强。
3思维导图对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面临的问题
3.1难以将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融合起来
对当前教育教学结构而言,更多人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理性思维,而语文阅读是一种感性的阅读方式,二者融合起来不仅“古怪”,而且如何将这种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结合也存在一定难度。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在研究中就指出,应该讲思维导图与数学等学科融合起来,构建数学思维逻辑,然后让学生以发散性的思维扩展并延伸到其他学科中。正是因为存在这种认识,我国当前很多学校才没有真正将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融合起来,而是让学生依然采用原本的阅读方式和结构,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帮助不明显。
3.2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过于传统
对语文教师而言,当前部分教师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教育教学方法本就存在传统思维,因而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思维导图下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相关工作开展。从当前教师的教学进程和工作开展看,主要以课程方案为主,加上对语文课程学习而言,尽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但语文课程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如话费过多的时间停留在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方面,难以达到教学进度,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因此,尽管部分教师希望积极拓展思维导图在高年级阅读阅读中应用,但可操作性不强,依然难以落实和实施。
3.3学生对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应用兴趣不高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首先,其在较长的学习中,本身对学习的认知不足,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和情绪,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其他教学方法,都不被学生所真正接受,这样学生对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应用中整体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其次,长期的学习中,学习可能在教师的引导或自己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方式,将新的思维导图融入语文阅读中,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思维导图对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性建议
4.1优化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融合度
首先,要改变认识上的思维。思维导图尽管是理性思维和应用,但完全可以应用在语文阅读中,将语文阅读以程序性的方式植入学生脑海中,让学生提升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并且也能最终发散到其他学科当中。其次,学校方法应当积极推动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融合,提升教师、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视性,更好的开展课程教育和改革工作,不让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融合停留在表面,更是深入到基础教育中,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4.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首先,提升教师对思维导图对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性的认识,能够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模式,逐步的、有计划的将其融入到高年级语文阅读中,在其中了解学生想法,进行教学方式的适当转变。其次,基于语文阅读更多有效时间,这里的有效时间是,可以建立语文阅读课程,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能够在课堂和课下共同接受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模式。
4.3提升学生对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应用兴趣
首先,提升学生在思维导图下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师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相比过去将会有明显提高,这种提高不仅体现在对语文成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其他课程,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其次,引进先进设备,如视频播放设备、计算机等新媒体,可以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如何应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课文的播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如何应用思维导图。通过现代化设备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参与和学习兴趣,对达成阅读能力提升目标有较大帮助。
5结论
总的来说,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因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发挥思维导图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就小学生而言,当前是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希望本文思维导图对语文阅读能力研究、当前思维导图对提升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升思维导图对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对策,对强化学生思维拓展,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志兰,曹延春,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9年03期
[2]徐连军,尹志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6年29期
[3]蔡春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9年22期
[4]丘芳荣,与“生活”的对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9年35期
[5]卢兰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