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绘本对幼儿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7期   作者:彭和静
[导读] 绘本是一种简单而又便于3-6岁幼儿理解和记忆的故事书,国内外大量的幼儿绘本教育工作经验已经向我们证实
        摘要:绘本是一种简单而又便于3-6岁幼儿理解和记忆的故事书,国内外大量的幼儿绘本教育工作经验已经向我们证实,绘本对于激发幼儿想象,带给幼儿审美体验以及提升幼儿综合语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且明显的作用。以下本文将从“家”、“园”合作的教育角度入手,谈一谈如何结合绘本实施语言启蒙教育,不足之处,望同仁斧正。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能力;绘本;培养措施
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进步,提高幼儿园教育综合质量和园区办学水平的关键。为了提升幼儿的综合语言能力,本文简述了绘本的有效应用方法,分析了绘本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联性,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并提高幼儿的综合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
        一、在幼儿园园区结合绘本,启发幼儿语言能力初步形成
        (1)合理选择绘本读物
儿童图书市场和网络上发售的儿童绘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幼儿教师和家长不可能将全部的幼儿绘本一一讲读给幼儿倾听。另外,幼儿绘本也是分难易程度的,一般来说,文字较多,图片较少的绘本理解起来较为复杂,而文字较少,图片丰富的绘本,则便于幼儿理解和学习。此外,还有一些英文绘本、自然科学类的绘本分类,它们的难度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笔者认为,在实施幼儿语言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视幼儿的学习、理解和认知水平而发放不同种类的绘本,比如,小班的孩子可以多阅读一些篇幅简短和图画较多的绘本,绘本所传递的内容要尽量贴合小班孩子的生活实际,如此,才能吸引幼儿去阅读。其次,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可以在选择幼儿喜爱的绘本种类基础上,适当考虑增加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比如,小班的绘本中主人公只有一个,而大班的绘本中人物则可以增加到五个或者是七个等,如此,在理解上增加难度,培养幼儿初步阅读理解能力,也为之后展开语言的“说”、“写”教学奠定基础。
        (2)设计趣味探究问题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不能缺少互动和交流的。因此,无论是帮助小班幼儿读绘本故事,还是指导大班幼儿自主阅读绘本,都不可以缺少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要设计一些趣味探究和思考类问题,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语言教育启蒙的有效性。比如,绘本《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可以应用到问题启发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小老鼠和大象做朋友的故事,启发幼儿思考,“这个故事中,谁是谁的好朋友,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和自己的朋友交往中,曾经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去阅读该绘本,幼儿就可以在问题互动环节中,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知晓小老鼠娜娜帮助盲人大象末末感受世界色彩的故事,更懂得朋友之间珍贵的友情来之不易的道理,以及促使幼儿综合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再次,幼儿教师还可以结合绘本《好饿的小蛇》对幼儿进行提问,“小朋友们,大家读完这本书,谁来告诉老师这条好饿的小蛇一共遇到了几次食物,分别都吃掉了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不仅考察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间接培养了幼儿的数感,锻炼了幼儿的总结和归纳能力,他们就可以知道葡萄、香蕉和苹果的外形特点,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提升了语言的综合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幼儿参与演绎
良好的语言交际氛围,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所以,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趣味、生动、形象教育情境,组织幼儿对作品进行欣赏,鼓励幼儿能够和教师、同伴交流,如此,幼儿就可以在语言情境中实现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和健康发展。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解一些绘本故事,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十二生肖传说》等,这些故事一般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故事间衔接较为合理和紧凑,尤其是绘本《十二生肖传说》,它不仅解释了动物之间比赛奔跑、渡河的因果,更向幼儿“说明”了老鼠和猫在这场比赛中结下的“世仇”,整篇文章富有逻辑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讲解完这些故事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趣味演绎,让幼儿提前准备好自己制作的“外衣”和头饰,在服装和道具准备妥当后,教师和其他幼儿就来负责担任评委,看哪些幼儿表现的十分活泼和踊跃,能够将动物参加比赛的过程演绎的淋漓尽致,对演绎中表现出色的孩子们我们可以颁发“小笑脸”标志,如此,我们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幼儿对绘本内容的认识,此外还能积极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利用绘本图画
绘本中插入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其中包括版画、油画和水彩画等,它们不仅数量较多,更融合了更多美学元素进去,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另外,教师在引导幼儿观看图画与文字、图画与图画的联系与衔接时,按照串联的方法将情节理顺再进行理解,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其一,教师可以给出几幅绘本前几张的图片,然后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动手绘画出接下来的图画场景,在绘画完毕后,教师给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绘画作品的机会,并借此机会让每位幼儿讲一讲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展开联想,依据是什么,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幼儿讲台说讲的心理素质,更可以促使幼儿在动手绘画中,感受到丰富的美学视觉冲击。
其二,幼儿教师还可以在全部展示完绘本图片后,以角色代入的方法,让幼儿思考,“如果你是xx(故事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样也可以给幼儿搭建起一个语言沟通的平台。比如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师就可以提问,“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么做呢?”就此,打开幼儿语言沟通的话匣子,也让幼儿懂得养成良好如厕习惯的重要性,达到语言教育与德育的相互结合。
        二、在家庭教育中结合绘本,强化幼儿对语言的综合感知
很多人其实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过于强调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到的引导和指示作用,但实践证明,这种基于浓浓血缘亲情的家庭教育,其实是最容易影响和感染孩子的。也就是说实施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更可以让孩子深切地体会到父爱、 母爱的温暖,,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通过阅读进行自我肯定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培养幼儿的自觉阅读的意识,所以,我们建议各位家长朋友,可以多抽出一些平时假期和茶余饭后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家长可以借这一机会询问幼儿,“今天老师都讲了些什么知识呢?宝贝,你又记住了些什么呢?你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呢?”由此,来帮助幼儿回忆和复习一日的学习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总结、归纳、反思和提炼意识,并养成相应的能力。其次,幼儿家长还可以在给幼儿读完某篇绘本故事后,让幼儿重新用自己的话讲一遍这个故事,并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懂得了哪些道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理解力与适应力,更形成明显的语言概括和组织能力。
综上,学前教育阶段是实施语言启蒙和强化教育的关键时期,对此《指南》明确了“语言”作为五大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地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自然不容忽视。本文从结合幼儿最为感兴趣的读物——绘本入手,论述了绘本对幼儿语言能力形成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其中尚有很多不足,但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立超,周萍,毛玉蕊,赵蕊.儿童无字绘本阅读的研究启示及展望[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6):74-81.

[2]董海霞.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0(09):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