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汉双语学校新教师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7期   作者:黄 格
[导读] 本文分析了当前本县及乡镇教师流动情况,并结合学校的一些新做法,对学校新教师培养策略进行了理论的归纳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本县及乡镇教师流动情况,并结合学校的一些新做法,对学校新教师培养策略进行了理论的归纳,通过完善学校新教师培训机构;构建新教师培训课程;强化奖励机制的方式,旨在解决学校教师流动过大,而我校又必须保障已经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的问题。
        关键词:壮汉双语学校? 新教师  培养策略
        一、引言
        特岗教师政策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开始有特岗教师加入农村小学教育行列,绝大部分边远地区的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选择向更好的地方发展,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学校培养的重点教师。教师流动性大,新教师比重大,是当前边远地区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为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教师培训工作就变成了学校师培工作中的重点。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流动性过大,导致学校中间力量基本被掏空,年轻教师多,学校教师青黄不接。我校是全县为数不多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数超过1500人,寄宿生超过半数,上级领导对学校教学质量要求高,对学校的管理要求很严格,这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压力,但年轻教师多,学校教师青黄不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能担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教师尤为重要。学校一直以来虽然注重新教师的培养,但新教师培训方式单一化、课程简单化、培训无序化。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期望能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新教师的终身、自主、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使新教师快速发展。
        三、关于新教师培训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完善的学校新教师培训机构
        许多教师流动性大的学校一直以来都会注重新教师的培养,但通常都会将新教师培训工作看作是教科室一个部门的工作,眼界狭窄,导致培训格局小。新教师培训工作不仅包括教材教法,教育理念的培训,还包括课堂管理、小组建设、班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仅仅由教科室一个部门承担培训工作,无法做到全面兼顾落实,尽善尽美,无法通过新教师培训使新教师做到全方位发展。在进行新教师培训机构建立时应该由学校校长牵头,分管教科副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教科室负责具体培训内容的制定,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协同完成培训。
        (二)注重新教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选择,构建菜单式的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新教师也称初任教师、新手教师或新入职教师,是指处于教师职业发展生涯阶段最前期的教师,每一位教师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都要经历一段入职适应期,即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适应过程。大部分新教师是才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接受过严格师范学校教育的有,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师范学校专业教育,凭借自考取得教师资格证再通过公招考试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在教育教学、科研上缺乏经验,急需通过培训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从新教师需要出发,注重培训内容的培训方式的选择,建立了校本菜单式的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1.师徒结对
        学校安排各学科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师父,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并给予相应任务。除了能让新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外,更重要的是让有经验的教师成为新教师在教学上的引路人。通过亲身为新教师上示范课,深入新教师课堂实地实时提供指导,立足新教师实际提供帮助,使用最小的培训投入产生最大的实际效果。


        2.基本功训练
        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等是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但现在有一部分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经受过正规的师范训练,同时现在的很多师范院校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新近的教师在教师基本功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中训练的重点是教师的三笔字,书写作为教师的门面,书写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安排新教师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由教科室牵头为新教师安排相应的基本功训练项目,定期检查,提升新教师的基本功水平。
        3.师德师风课程
        师德师风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和师德修养课程。教师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明显的区别,它是一个讲求奉献的职业,是一个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是一个需要耐心、爱心的职业。现在全社会的价值基本是以金钱为导向,年轻人当教师主要是因为觉得教师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或是为了养家糊口,或是把教师当成一个跳板,从内心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少之又少。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提升教师政治师德水平,以及传承学校文化精神,都是在新教师培训初期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同教师职业、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4.课堂常规课程
        在课堂常规中抓成绩,训练学生的课堂常规先培养教师的课堂常规意识,课堂常规抓好了教学成绩就上去了,教学水平是教师的立生之本,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上,如何上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从业之初最想掌握的技能,本校除采用师徒结对、为新教师上示范课、专题培训等方式外,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则是以赛促教,采用新教师合格课、新教师展示课、新教师教研课、外出竞赛四种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
        5.教法研修课程
        教法研修课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听课备课外,本校还开设了考点测试、考点分析、教学案例反思三门课程。一个教师只有掌握了学期以及中考的考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一个教师只要在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才能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最短的实践成长起来。为尽快提高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增长见识,学校一旦有外派培训,必定优先考虑新教师,外派培训为新教师开阔眼界,改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提供了可能。
        6.主题研修课程
        我校主题研修课程包括专题培训讲座、微问题研究、新教师论坛交流三方面。专题培训讲座从新教师专业发展各角度对新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微问题研究立足于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职业适应等过程中遇到的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微问题研究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新教师论坛交流活动的开展为新教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发泄情绪等提供了平台,让学校能准确的掌握新教师心理以及专业发展的动态。学校结合市区论文、微型课题比赛在新教师范围内开展教育教学论文、微型课题比赛,要求新教师必须参与两样比赛中的一样,从而促进新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科研水平。
        (三)完善考核制度,采用目标激励方法
        所有的方案如果没有制度进行考核都是空谈,在新教师培训上也不例外。我校在进行新教师培训时采用目标激励法,注重考核制度的完善,从新教师本人、指导教师、教研组、备课组以及承担培训的各科室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奖励做得好的,惩罚做的不好的,建立良好的新教师培训风气。
        四、总结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增强了新教师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新教师培训行动中,提高壮汉双语骨干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提升新理念下学科教学水平,创新教学设计,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创造了教育辉煌。虽然我校在新教师培训上取得一些浅显的成果,但新教师不息,培训不止,我们一直“在路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