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让爱布满校园一一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7期   作者:郑芳芳
[导读] 在小学班级的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留意一群“特殊”的学生——留守儿童,
        摘要:在小学班级的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留意一群“特殊”的学生——留守儿童,并积极给予其关爱与照顾、结合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发现其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个人能力的强化和综合素养的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关爱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班主任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的重要教育策略。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其长期缺乏家长的呵护关爱,往往会形成较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班主任需要针对留守儿童缺失的父母之爱进行弥补,以期帮助留守儿童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时,为了高效地在班级中实施关爱教育,班主任需要详细了解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结合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手段帮助留守儿童从学习、生活、心理层面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借助家校合力的形式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长在远方的关注与爱护。
        一、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是不可言表的。在我国广大地区中,有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中。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不仅仅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将对于其所在的家庭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首先,关爱留守儿童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建立、亟需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学生变成了留守儿童。此时,班主任就需要承担起关爱教育的责任,并以关心和爱护的态度照顾留守儿童,帮助其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其次,关爱留守儿童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众所周知,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由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共同营造的。如果个别留守儿童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则班级环境将被破坏。因此,班主任需要对其实施关爱教育,并帮助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引领其共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再次,关爱留守儿童有利于学生家庭的和谐与温暖。因为家长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里是不满的,甚至会产生一种“被抛弃”的不良情绪。此时,如果班主任及时实施关爱教育,则能够使留守儿童在校园成长中感受到温暖,并有效减少对于父母的埋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进而为家庭的和谐贡献力量。
        二、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班主任为了高效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教育,需要详细分析当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并积极借助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积极借助多元化的教育引导手段帮助留守儿童摆脱不良的成长状态,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第一,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包含家庭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家中,导致其严重缺乏家庭教育、缺少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
        第二,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包含学习问题。因为缺少家长的教育引导,其往往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无法在家庭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复习和有效回顾。
        第三,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包含人际交往问题。留守儿童因为没有家长对于人际交往的教导和引领,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善意和友好、也不会在人际交往中礼貌对待他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将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人际交往问题。
        第四,留守儿童成长还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乏家长的关爱和呵护,将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自卑、敏感、易怒等不同的心理与情绪问题。


        三、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
        (一)学习上的引导与关注
        班主任在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教育时,需要借助学习上的引导和关注引领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刻苦求知的学习精神,进而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基础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例如,笔者在对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实施关爱教育时,先通过学习上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在日常的监督和引导下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并借此逐步引领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笔者的教育观察中,发现留守儿童一开始不愿意学习、存在厌学情绪,在笔者的帮助下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够在自己自己的努力下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最终,学生在笔者的学习关注和引导下建立了学习自信,并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
        (二)生活上的帮扶与关心
        班主任需要详细了解班级中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并积极尝试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而联合校园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扶和关心。经过生活上的帮扶和关心,留守儿童将有效掌握生活方法、提升生活能力。
        例如,笔者所在的校园组织了“留守儿童生活关爱”活动,并将社会各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心转变成生活物资发放给了各位留守儿童。同时,笔者及时关注班级中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变化,并针对留守儿童生活中的物资不足、生活困难等问题加以解决、保证留守儿童可以在平和、安稳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经过笔者生活上的帮扶和关心,笔者发现班级中的留守儿童逐渐掌握了照顾自己的方法、了解了对家庭祖父母实施帮助的方法,并能够以整洁的面貌、稳定的生活状态、乐观的生活态度投入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
        (三)心理上的指导与关爱
        班主任在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教育时,还需要借助心理状态上的指导和关爱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引导,以期帮助留守儿童逐步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的心理问题,进而在小学阶段养成正确的、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例如,笔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班级中部分留守儿童存在自卑、敏感、易怒等心理问题。于是,笔者及时介入、通过心理教育的实施发现这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缺少父母陪伴、缺少父母关爱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开展亲子通话活动以外,还积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关爱教育试图弥补学生缺少的父母关爱——久而久之,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的脸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笑容、学生认识到父母外出并非不爱自己,而是因为想给自己更好地生活条件。于是,学生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家校层面的合力关怀
        父母的爱是无法取代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借助家校合力的实施充分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并给予亲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保证留守儿童能够收获父母和班主任的共同关爱、进而健康成长。
        例如,笔者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于每周五下午开展亲子通话活动——借助校园中的多媒体设备请学生分批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视频和通话。在这种亲子通话的活动中,留守儿童将直接和父母沟通,并以愉快的谈话、互相的关爱进行交流,进而帮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思念和关爱。最终,留守儿童在笔者与其父母的合力关爱与照顾下感到幸福和快乐。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为了高效实施关爱教育,需要详细了解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并针对性制定关爱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从学习效果的关心、生活层面的关怀、心理层面的关注与家校层面的合力关爱逐步帮助留守儿童实现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个人生活的妥善安排、心理卫生的建设和个人综合素养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建祎.农村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J].学周刊,2020(08).
        [2]许敏怡,刘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市场,2020(03).
        [3]熊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