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项目学习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王丰显
[导读] 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突破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摘  要: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突破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拓宽了数学项目学习研究思路及问题解决途径,使得项目学习在教学内容中得到广泛应用。小学项目学习属于数学知识实践类课程,探究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项目学习之中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项目学习;影响
引言
        小学数学项目学习即根据数学课本教材设计一个真实问题,在可持续的时间段内进行研析,以拓展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范围与提升学生数学技能学习与应用能力。其实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早已经出现了项目学习热潮,计算机信息应用许多方面,可与小学数学项目学习充分融合,因此,在小学数学项目渗透信息技术可推进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笔者就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变化,分析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1学生项目前置性学习融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项目前置性学习即教师根据课本一个真实具体问题完成研究后,及时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产生若干疑难、有价值性问题,在教师现场教学中给予疑难解惑。这种教学与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下教育思路的转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与钻研能力。同时,加快学生数学基础定义等记忆性知识的背诵过程,使之以更多时间进行数学项目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能动性。另外,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项目学习中,可以使学生利用网络获得与项目有关知识与技能,进而拓展课本外所学知识结构与相关数据。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教学中,我们小学数学团队成员李亮教师在上课前,先规定学生在课本教材及项目前置性上学习两天,让他们对家里人的身份证数字信息进行研究,研究完后将结果记录在设计单上,李亮教师进行收拢,梳理每个学生的研究结果,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身份证信息的科学性、唯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李亮发现学生钻研过程中,大部分是以网络信息知识为来源进行研究与阐述。
2学生个性化学习中融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个性化学习是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决定其学习进度与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知识掌握深浅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为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整个班级学生学习不可能衔接,“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而项目学习法则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带来的瓶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最佳学习方法与途径,加上网络化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应用,极大便利了学生个体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学习时间允许情况下,利用网络信息来源,深究项目学习及自己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校园绿地面积》教学中,为了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笔者在学生学习这个项目前,进行了一次课前信息问卷调查,然后根据结果进行梳理,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规则图形的认知程度及解答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了然于胸。以前教学中,学生对待不规则图形面积求法认知存在个体差异;而在新的项目学习中,根据学生掌握相关不规则图形知识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任务派送,让每一个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同时,不同学生可通过网络信息知识学习领会校园规划图的作法技巧,及绿地面积计算方法,使他们在项目学习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3学生移动学习中融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计算机移动设备更新及项目学习的普遍应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再受时空条件限制,教师可以预先将数学项目中具体问题、学习内容等通过网络上传至电脑资源库中,然后让学生在移动终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学习与钻研。并且根据学生个体学习进展情况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活动,以及时了解班级每个学生学习与研究现状,还可以在问卷中适当插入教师的评语及问题答案,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高自己知识探索与问题解答能力,提升数学科目学习效率。
        例如,人教版《森叶的生长》教学中,要求有足够长的场地,本人班级便组织了学生日记共享活动,学生可以将场地选择在家里进行对比试验,要求学生利用word形式分别按照阳光、水分、温度对森叶生长影响记录下来,在日记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完成后上传到自己班级QQ群中。教师每天固定时候都会在班级QQ群里查看每个学生作的实验图文,并添注教师的评语及合理建议,然后要求学生以Excel表格描绘实验对比趋势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4学生项目学习合作中融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受智力发育局限,个体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教师在组织学生项目学习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所研究问题的复杂度,认识到在解决一个问题过程中建立学生项目学习合作组的必要性,以免学生独自面对数学难题,进而影响整个项目完成进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项目学习合作,增强班级互动交流外,还应该将这种交流合作延伸到课外,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项目自由协作。
        例如,人教版《制订旅游计划》教学中就需要建立班级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化项目学习研究,在分组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旅游兴趣、强弱情况而进行男女搭配。同时在各小组旅游前,根据旅行社提供旅行线路,通过网络信息制订旅游路线,并且设定小组具体工作任务,例如有的专门查找旅游线路,有的负责人员后勤安全保障,有的负责调查具体个体的旅游兴趣。为了便于小组讨论,相互之间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通过语音联系方式就个人想法展开合作交流。
5学生项目学习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果
        项目学习完成后,最后便是成果展示,通过成果信息输出,学生可以将研究的结论或者以文字或者以图文数据、视频公之于众,教师通过这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以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效率及质量。为了更好地将结果呈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PPT或者简报形式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播放,使之更加明了、清晰。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节约用水》实践课中,笔者先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人口基数,然后让其计算每个人节约一滴水,可节约的水的总量,并且做出了一个项目“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将这个项目任务清单下发给班级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对家庭周围住户浪费水情况进行调查,并且测出在一定时间内浪费水的总量。最后组织小组课堂大讨论,将数据科学化、唯一性,利用PPT或者简报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结语
        项目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明显,而网络信息犹如鸟翅,极大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能动性,为此,各小学要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基础建设,为数学项目学习提供便捷的平台,以深化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利军.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J]. 考试周刊. 2017(02)
[2] 赵星.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分析[J].  读写算. 2018(10)
[3] 覃祖夫.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3)
[4] 郝志红.信息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时效性[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丰显(1970年11月18日—),男,汉族,襄阳师专大专,老河口市袁冲乡纪洪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