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张国杰
[导读] 2016年,根据凌源教育的发展实际,教育局提出了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动员令。
        摘要:2016年,根据凌源教育的发展实际,教育局提出了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动员令。我认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课程改革是核心,校园文化是外显,特色发展是提升,学生培养是目标。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模范讲到: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教育局实施的“三名”工程就是要培养一批奉献事业,科学求真,创新发展的教育人。
        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经过交流与思考,提出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要有内涵有特色,领导要有能力有作为,教师要有发展有幸福,学生要有成长有素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家提出了做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做法上,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学用结合;教师职业幸福;学校内涵发展

一、高度重视,制度保障。
        发挥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决策作用。我历来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从领导组织,制度建设,活动安排,平台创设等各个方面都以教师为核心,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重点工作来安排、设计。学校校长的理念引领,领导团队的协作推进,教师群体的亲情参与,形成合力实施教师培训,使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正稳步推进、扎实有效。
二、立足校本,拓展形式,学用结合。
        1、确立一个目标,依托梯度培养模式。
        学校提出了教师成长建设的总目标:立足校本,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娴熟教学技能,学校文化认同度高,自我发展意识强,适应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的教师队伍。
        抓牢“三级”培训。我们提出了“名师引领,骨干示范,青年争优”的教师梯度发展方向。一梯度重学习、感悟,二梯度重创新、实践,三梯度重帮带、分享。推一推,领一领,带一带,实现“三级”教师引领的联动提升。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我校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我们迫切需要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实施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互助的形式,要求导师从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三个方面进行,每一位徒弟要做到“四主动”“两过关”,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压担子,让他们在历练中提升。落实渤海大学实习生指导教师制度,做到双促进,共成长。师徒结对是一种传承,进行双向评价,不但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指导教师的再提升,这就是“师带徒,徒促师”。
        2、拓展研训形式,夯实三项校本研修。
        一是培训多媒体。
        学校依据教师自身提升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将教师培训课程分为多种类别,以观课议课、专家讲座、交流座谈、专题研讨等方式,使培训得到落实。
        致力于走出去,让领导、教师到外面的学校看一看,返校后进行二次培训,有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再提高,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职业幸福感。一年来,先后到三十家子中学,建平青峰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牛营子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到四官营子小窝铺村红色文化基地接受洗礼。参加省级各学科观摩研讨年会,参加全国第二届名师工作室成果展示会(一年多来已选派近百人次到外地学习观摩)。
        二是研训校本化。
        要想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搞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提升,在活动中成长。
        我校的集体研训工作落实“四有”,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新教材通识性培训。

由于我校教师的特殊情况,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就得任教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在中考研训中,把青年教师派出去到城里中学学习取经,让研训员亲自一对一指导,力求在岗位上锻炼,迅速成长提升。
        组织班主任研讨培训。我校的9位班主任参加工作最长的5年,最短仅半年。组织班主任的经验交流,培训,互带互学,共同成长。
        开学初我校组织的经验交流分享会,外出培训的教师,参加中考批卷的教师,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在会上分别发言。借用首届校长论坛中的一句话:采撷秋的硕果,共享文化盛宴,助力内涵发展,开学初即让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汇、碰撞的文化盛宴,使教师在分享中达到梳理总结、交流提升、借鉴成长的目的。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立足小课题、微课题研究,选题立足实际,切合教育教学需要,有具体的受众对象,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三年来已经结题省级、市级课题各一项,做到实实在在做科研。今年末准备申请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国家级课题研究。
        三是交流互动化。
        上级组织的活动,我校积极动员,制定活动方案,做好日常督导。在“朝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一举取得了四个学科第一的好成绩。在“争做四有好老师”演讲比赛中,并不是确定重点人员,重点磨合,而是保证教师的参与面,关注活动过程,让教师在活动中锻炼提高,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提高的目的。
        互联网+,拓展交流渠道。利用微信平台组建微信群,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范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微信朋友圈,及时上传学校的新闻、信息:2019年中考誓师大会,学生家长会,专题现场培训会,庆祝建党98周年主题研习活动,毕业典礼,凌源市“班班通”资源课堂教学应用送教到校观摩研讨会等,制成美篇,将图文信息都及时发布到朋友圈中,让全校的师生、家长及时关注了学校的发展、变化,让圈里的人了解了佛中抓住新的发展契机的成长历程。让教师通过微信及时关注一些公众号,自主阅读并学习里面的正能量文章,并及时写好评论、转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我校组织的各项研训活动,让参与的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在展示中增强从教幸福指数,在发展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关注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的成功等于经验+反思+习惯。教师的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我校把以管住教师为目的的规章制度改变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有效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长管理和发展学校的第一要务。工作中把以提升教师从教的职业幸福作为追求目标。
        给教师宿舍修建室内厕所;改建教师餐厅,提高就餐质量;更新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安装净化直饮机,让教师喝上放心水;完善考核方案,让教师有认同感;实施人文关怀,让教师有归属感;理顺评先选优措施,让每位教师都能看到希望,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只有做到时时心里有老师,事事想着老师,关心教师的点滴,让他们有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才能实现学校的和谐健康内涵发展。
        变化随时都在发生着:教师的敬业精神提升了,业务水平提高了,专业素养发展了,在实际的工作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例。正是有了这样的教师团队,使我校的综合管理,办学成绩,内涵发展稳步提升。2019年的中考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我们完成了挑战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丢失一个名额。在今年9月28-29日的首届体育文化节暨校园田径趣味运动会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难忘记忆的瞬间。放松阳光的心态,演绎出创新发展的好教育。
        教师的精神面貌展露出新颜,使教师更有底气施教,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结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教师也要给自己修建一座“码头”,好的“船只”必将驶来,一同驶向成功的彼岸。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教师的培训工作永远在路上。“新故相推,日升不滞”,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实践教育梦想的路上有你、有我、有他一路同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