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7期   作者:金银霞
[导读] 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在积极、活泼、主动中,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调味剂,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鲜活而富有情趣,促进学生全面获得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温州东瓯中学
        摘要: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在积极、活泼、主动中,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调味剂,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鲜活而富有情趣,促进学生全面获得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措施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的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有一种通过认真思考就能解决的感觉,问题太难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阶段改革实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课堂教学的主题,形成形式化的情境教学策略
        主题是一节课教学围绕的中心,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然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偏离教学的主题,创建出的教学案例没有满足主题的要求,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只关注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忽视了知识点背后的文化内涵,忽略了每一个案例所展现出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注意到对问题的闯关功能,体会到闯关的乐趣,而没有注意到问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无法认清问题中体现出的实质内涵,过于走形式化主义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这未能展现出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真正含义,无法满足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
        (二)过于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缺乏数学方面的知识内容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内容,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文化知识的本质内涵,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生活化教学形式,只关注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本质内涵,在数学课堂上提出多個生活化数学问题,营造出生活味道非常浓烈的教学氛围,甚至没有将数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无法在生活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未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所蕴含的魅力,这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数学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阶段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增加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数学教材内容源于生活,应用到生活,是生活问题的具体展现。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设出生活化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将生活与数学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问题了解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内涵,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主动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通过生活问题的索引学习到新的章节内容,将新旧知识建立起统一的联系。在生活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际生活的理解了解到数学教材上的内容,学习到数学内容当中所展现的生活意义,将数学知识服务与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了解到教材上的内容,拉近了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他们投入到课堂教学的主要基础,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激励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通过悬念创设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建立起多个数学悬念,对学生提出多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悬念中找寻到数学学习的规律,通过悬念了解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过程中找寻到知识点最佳的切入点,形成较高的探索欲望。
        (三)利用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寻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创设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提出满足在他们心理活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情境当中,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主动了解到数学的本质内容,从自身兴趣角度出发探索出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效果,增加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投入精力。
        (四)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开放式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提高,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积极创设出开放性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提出许多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数学答案,只要他们的答案合理便是正确的,培养他们形成较高的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他们思维的活跃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结束语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设出多种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了解到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建立起生活化、悬念式、开放性等多种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宏澜. 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 课外阅读旬刊, 2011(9):200-201.
        [2]王培英.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中), 2010(5):99-100.
        [3]王德民.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9(16):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