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7期   作者:徐其富
[导读]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主要得益于教育工作者的用心研究与不懈努力,但最重要的是教育主体对于教学内容的重视与完善,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最应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更应该受到教育主体的重视。而德育理念作为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理念,也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并积极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此,主要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理
宜宾市岷江路小学校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主要得益于教育工作者的用心研究与不懈努力,但最重要的是教育主体对于教学内容的重视与完善,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最应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更应该受到教育主体的重视。而德育理念作为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理念,也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并积极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此,主要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理念的积极效用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策略的沿用与创新问题。
        关键词:德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与世界接轨以及进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只增不减,这就使得教育领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需要教学领域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此背景之下,重视德育的教育政策得以广泛的推行与普及。因此,在现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相关教育负责人员不得不重视学科德育理念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并使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在学科德育理念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得以升级优化,这也是本文的创作背景与目的。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的渗透可以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则
        例如,将诚信品德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到网络虚假的传播,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诚信,规范自己的言行。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技术,始终伴随我们左右。小学生很小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然而,如何文明地使用信息技术,他们需要学习。
        2. 德育的滲透能够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品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课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我国有很多的传统美德,如无私大爱、诚实守信、尽忠报国、戒奢节俭等。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不是在一节课内就能够传承的,而是需要我们所有教师不断的努力、累积,最终学生才能理解、学会。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向学生教授我国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学生的勤奋学习,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总体上来讲,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有助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的现状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对德育理念不了解。“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德育的理念理解不够,对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容无法深入理解,无法完成德育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德育渗透也成了空谈,无法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德育无关。然而,德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事情,德育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全员育人”中的“全员”,就是指所有的人,不仅仅包括德育教师,还包括其他的教师,也包括信息技术教师。
        其次,学生的分析能力弱,抗挫折心理差。

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分辨能力比较差,抗挫折的心理也比较弱。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观念。这种错误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想改变学生的三观,也需要时间。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对这门课非常感兴趣,其原因在于该课程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小学生对网络的分辨能力较差,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让小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
        1. 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相统一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将教学与德育相统一,在为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德育教育,进而逐渐地让学生能够受到影响。教师尤其要注重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信息,注重学生理解这些信息,实现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自然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同时在德育课程中,也要注重多方面知识的渗透。
        2. 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新时代,德育教育要突破以往的教育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长篇大论地开展说教,效果不佳。由于小学生喜欢模仿,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正面人物,让学生向正面人物学习,激发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例如,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很多的正面道德榜样,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上网查找资料”这一课程内容,结合新闻,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既让学生学会了上网查找资料的技能,又以德育渗透方式教育了学生,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3. 发扬传统文化作用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发展史。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利用信息技术课,经常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人物,如孔融、匡衡等,介绍他们的高尚品德,行为事迹等。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用计算机写作文”,教师可以结合古代的优秀人物,让小学生写简短的文章。
        4. 培育学生的文明上网观念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传播文明上网的观念。如今互联网技术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学生身边充斥着海量的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很多信息不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观念。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相关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程内容,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渗透相关的德育内容。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课“防范网络陷阱与计算机病毒”,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文明上网,如何分辨信息真假好坏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德育渗透,抓住各种机会,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廉欣,李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小学电教,2016(11).
        [2]方丽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