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 赵洪国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5期   作者:赵洪国
[导读] 本文主要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PDCA循环管理办法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为了使工程质量、进度得到可靠的保障,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显得非常必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来说,包含有项目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项目成本及投资管理等内容,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个管理环节,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大,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无法覆盖到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而PDCA循环法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全方位高效管理,本文主要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PDCA循环管理办法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PDCA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序复杂、交叉作业多,所以若想提高工程施工作业效果及安全,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非常必要。针对于此,本次研究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分阶段进行管理,比如: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以此形成循环、加强工程管理,及时发现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及时通过对应措施处理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质量。
        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及其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PDCA循环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博士休哈特构想,经过理论上的完善,这一管理理念逐步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其主要管理流程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和处理(A),其英文分别为plan、do、check、act。伴随这种管理模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其方法体系也逐步走向成熟,并逐步被建筑企业重视,后来也被用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这一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使得所有管理人员都有既定的循环管理目标,这些目标在多个层级、部门进行循环,并得到有效分解,汇总成为建筑工程企业的最终安全管理目标。建筑企业在其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仅能减轻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人力、物力负担,还可促进各个层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让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推动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
        3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研究背景及实施目的
        建筑工程的作业环境较差,一般为露天或是交叉作业,并且工序交接频繁,容易受到四周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因素所影响,对于设计、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均较高。当前,建筑设计更加多元化,使得建筑工程高空作业、露天作业数量增加,这时施工项目更加复杂,如果工作人员素质较差、未接受安全培训缺乏安全防护意识、企业管理人员不能重视安全施工作业、缺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等,则无法确保施工的质量及安全问题。因此,需要联系工程项目管理情况,站在建设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加强安全动态管理,从而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模式,降低建筑工程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 PDCA法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4.1 P-计划阶段
        在PDCA工程项目循环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P是整个循环管理的第一环节,也是整个项目管理的计划阶段,该阶段中的工作内容主要有:项目管理目标的制定、制定详细的项目活动计划、拟定项目活动计划的实施方式等。首先,在项目管理施工质量计划拟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按照项目的质量目标任务以及责任范围,来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来说,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制度中,包含施工记录、物资配置以及检验试验等多项内容。在实际施工中,结合不同的施工环节来确定相应的参数。

除此之外,为了使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得到保障,项目分包负责人要能够定期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将详细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为了使这些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建设企业还要能够对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要能够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一旦问题出现,各个部门要能够相互协作,发挥出团队工作的效益与价值。除此之外,从分包的角度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管理质量,除了需要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运用之外,还要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控强度。
        4.2 D -实施阶段
        D为计划实施待制定安全目标、计划后实施计划,要求建设方明确监理单位监督总承包方责任人、负责人,安全人员等,层级落实责任机制、安全机制。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要求所有班组联系工作经验选择适合的方法,在自身工作范围内创新循环管理方法。此时,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明确,可获得最理想的管理效果,需安排专项安全管理小组定期/不定期汇报安全计划执行状况,主要的目的:及时发现PDCA循环管理实施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管理的过程中建议总包方项目责任人召集所有目标责任人,针对所有分包部门、班组状况汇总,做好相应分析工作、协调工作,以及整改工作等,每个月/每半个月组织相关部门检查该项工作落实情况,然后确定接下来工作。
        4.3 C-检查阶段
        在安全管理计划正常实施一定时间后,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建筑企业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发现安全管理漏洞,预测不确定性及安全风险,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效果评价的指标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决策、教育培训、现场操作、计划落实和监督管理等,因此,效果检查阶段应当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这个阶段中通常会使用控制图、折线图和柱状图等进行检查和评估。例如,通过安全管理决策之后,施工过程中机械损伤事故的数据是否减少,因为人的操作而导致的事故比例是否降低等。
        4.4 A-处理阶段
        作为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下一次循环的开端,处理环节既可以发现执行、检查过程中遗漏的安全管理问题,及时解除影响建筑安全与质量的隐患,还可为下一次循环中安全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这一阶段主要的工作是总结、巩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已有做法和成绩,确保整个循环模式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成效。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安全管理负责部门、责任人等主体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充分汇总,书面记录下安全管理的有效经验与方法,若对现实安全管理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可作为后续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规章内容,发挥其约束与规范作用。然而,工程安全管理中不足的做法和经验,可作为安全管理的教训,将其纳入安全事故案例中,避免后续安全管理中出现同类问题。
        5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开展的过程中,使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得到保证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管理方法对小型的建筑项目来说,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对于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项目来说,就无法起到科学的管理效果,因此要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形势,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更新,要能够加强对PDCA循环管理方式的研究力度,保证上述四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崔保龙.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分析[J].四川水泥,2019(06):171.
        [2] 徐洋洋.基于PDCA循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33):176-177.
        [3] 李壹敏.浅谈基于PDCA循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26):205-206.
        [4] 李强.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思考[J].山西建筑,2016,42(29):256-257.
        [5] 王晓丹.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PDCA循环管理应用[J].安徽建筑,2016,23(04):303-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