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体育学的视角下,从“节后综合征”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出发,在探究原因基础上,揭示主要症状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节后综合征”;应对策略
人们从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把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事置之度外。一到双休日或法定假期,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几天,把原来建立起来的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定型"破坏了。待到假日过后的上班日,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于工作,即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就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即所谓"节后综合症"。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如果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这时,平日总在超时工作、觉得没有个人时间的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这种心理失调,其实也是一种提示信号,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并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而引发各类身心疾病,甚至导致"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的长假,正是过滤已有的工作方式,尝试另一种生活心态的时机。亲身体会"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给疲惫的大脑和身体以不同于平时的新鲜刺激,充电的感觉会让过度消耗的精神和心灵放一个真正的假期。
“节后综合症”常出现在大假之后,比如节后两三天里感觉疲倦,提不起精神,上班上学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这是由于长假很多人容易忘记平时对自己的约束,熬夜、暴饮暴食等,睡眠规律、饮食规律一旦被打乱,便秘、长痘、油脂分泌过多很正常,而腹泻在过节中更是常见。主要症状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睡眠紊乱
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对策:过度疲劳引起的"睡眠紊乱",需赶快采取补救措施。体力性疲劳因运动过度引起,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脑力性疲劳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等,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劳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适度的休闲体育活动,不但有助于调节身心,在改善睡眠质量上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睡前伴着轻音乐,心神气宁,做一些静力性身体拉伸或者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温水沐浴后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切忌睡前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过度疲劳非但不能起到助理睡眠作用,反而影响情绪。
2上班不适应
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因为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对策: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好似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了身体。同时,有规律的或单人或结伴户外运动,也可一定程度上调节复工前状态。到空旷的开阔地高声呼喊,舒缓内心;或者健步走慢跑过程中交流一些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将心中的不快彻底倾诉都是调节上班状态的良好手段。
3神经性厌食
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对策: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
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适度补充能量,空腹状态长时间运动不利于身体健康。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或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运动中注意适度补水,缓解机体代谢紊乱造成的食欲不振;运动后休息20分钟,身体由兴奋状态过渡为平息状态,适度饮食。
4退潮忧郁症
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对策:使自己忙碌起来,将手头的工作制定详略得当的计划,在独立完成必要工作基础上,多与同事加强沟通交流。一年之计在于春,除了工作计划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动计划也是充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
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了,大部分人又重新回到工作中。但是,再次走进办公室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提不起工作的兴趣,坐在办公桌前,却不想工作,头昏脑涨,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总觉得很疲倦,心情也很烦躁。针对这种所谓的"节后综合症",总结得出以下六招有效的调节方法:
1补充睡眠
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还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节假日末期以及工作开始初期,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2及时清理肠胃
过年吃得丰富,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面条、汤、咸菜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
3调整自己的身心
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可以给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
4茶水和水果降火
不少家庭旅游归来最普遍的现象是口干舌苦、食欲不振,还有的人眼睛发红、牙痛、口腔溃疡、嘴角起疱疹等,可以准备茶水和水果。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也可以让"内火"慢慢降下来。
5睡前泡脚
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医疗效能,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6休闲放松调整身心
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
2019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年,原本广大劳动人民可以借春节假期走亲访友、愉悦身心,但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使绝大多数岗位人们的假期延长。赶在疫情结束、恢复工作之前,有效摆脱“节后综合征”需先调整心态,想想新一年的期盼和目标,做好规划;然后调整生物钟、生活规律、按时起居、饮食清淡,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紧张忙碌的2020年!
参考文献:
[1] 刘倩玮.工作伊始,巧妙克服节后综合征[J].绿色中国,2016,02
[2] 范广阔.从两方面入手消除“节后综合征”[N].中国商报,2019,02
作者简介:韩孟孟 女 1988.12 汉 江苏南通 助讲 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