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及价值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8月   作者:戴智
[导读] 在中小学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加强学校管理水平。而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让教师参与进学校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那么激励机制的使用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于在中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使用来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激励机制对于启发中小学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作用。

戴智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小学  518048
【摘要】在中小学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加强学校管理水平。而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让教师参与进学校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那么激励机制的使用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于在中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使用来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激励机制对于启发中小学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学校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48-01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小学学校管理重要性已经随之凸显。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激励机制作为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一大机制,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帮助学校提升管理效果。而在长久的发展中,这一机制对于学校管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验证,本文首先分析了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管理中的重点地位,其次对激励机制的种类与方向进行分析,最后则是对中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激励开展方式进行了论述。
        一、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调动教师积极性
        通过激励机制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教学积极性。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中小学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全面化的发展,而学生的思维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1]。学生的思维不全面,再加上教师需要对中小学生生活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往往工作繁重,这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根据研究显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受到激励,那么在岗位中往往只能发挥出20%的工作效率,而受到了激励后,教师能够发挥出80%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工作效率取决于能否受到正确的激励与重视,教师充分的工作动力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校园凝聚力
        在中小学校园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行学校管理的一大主观因素,因此教师在校园管理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2]。教师能否发挥出实际能力,这直接影响了校园管理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校园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教师与学校之间并不属于雇佣关系,因此对教师的管理需要控制力度与方法。一旦过于严厉的进行管理,将会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了校园管理效果。
        二、中小学校园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种类与方向
        校园管理过程中,对于激励的种类与方向一直没有标准的定义,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有着优点与缺点。首先,有些中小学管理人员认为,由于物质奖励更加贴合实际,能够让教师对其产生更大的欲望,因此物质奖励更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至于精神奖励则过于虚无缥缈,很多时候难以让教师产生切实的认同感。其次,有些中小学管理人员认为,在对教师进行激励的过程中,使用精神激励能够更好的获取教师的情感效应,从而吸引教师进行努力工作。至于物质奖励则过于实际化,同时物质奖励的价值大小也会发生争议。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想要更好的吸引教师提升工作兴趣,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必不可少,需要两者进行结合来对教师进行激励。例如,在将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中加入工作积极性等等方面的考量。而职称的提升又将带给教师物质奖励,这种物质与精神结合的激励方式能够更好的吸引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中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开展方式
        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校园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与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降低,影响了升学率与整体成绩。因此在执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中小学学校还需要注意重视激励机制的开展方式,正确的运用激励机制才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的成绩。
        (一)把握激励时机
        中小学校园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与内容,管理人员需要控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的整体管理、琐碎事物、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在以上几大方面中,教师方面的管理最为困难,同时也是校园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向。对于教师的管理不同于对学生的全面管理,主要的管理方向集中在了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激励机制的主要实施方式是教师在完成了任务或者指标时,学校能够给予教师适当的奖励,这能够更好的让教师在工作中提升积极性,为下一次的建立而奋斗。一般来说,在激励的过程中分为三大阶段:前期、中期、后期,而在校园管理中,对教师的激励往往是在前期进行,这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同时在奖励的引导下,教师也能够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按照教师制定激励机制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承认,尤其是中小学教学工作,被认为人才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在中小学校园管理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未来的教学水平,拥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在实际激励机制落实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师拥有不同的激励需求,因此想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需要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来设计激励机制。因人而异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的挖掘教师教学积极性,从而帮助不同的中小学校园管理水平提升。
        (三)保证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较,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没有收获更多的激励与鼓励,那么激励机制将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在激励机制实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实际工作方向与工作水平进行详细化的分析,从而实现更好的激励与引导。同时,对于工作积极性相近的教师,管理者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公平、公正、公开的对教师进行鼓励与嘉奖,否则很容易导致激励无法取得效果。中小学校在进行教师激励时,主要的工作方向并不是杜绝教师之间互相比较,而是要让教师在与他人进行比较后依旧能够保持满意的心理状态,从而投入更多的教学积极性。
        (四)统一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
        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团队是个体的组合,但不仅仅是组合,更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对个体的激励需要重视对个人能力的嘉奖与鼓励,而对团队的激励则是需要对团队中所有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出的作用进行嘉奖。首先,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处理个体贡献与团队贡献,实现将贡献进行明确划分。其次,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个体奖励与团队奖励之间的主次位置,激励过程中始终坚持分开对待、同等奖励才是长远发展的主要方法。最后,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激励比例的分配,在内容上正确分配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例。主要的分配方法是二者兼顾,不要顾此失彼,从而展现出不同的激励效果与激励方向。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激励机制能够提升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帮助教师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水平,这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而在开展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激励机制的开展方法与开展时间,从而做到更好的全面化提升。
参考文献:
[1]扎西.激励机制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践策略[J].华夏教师,2019(29):5-6.
[2]詹巧珍.以教师为主体入手谈中小学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