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8月   作者:王丹
[导读]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变化之下,如今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1+2+1”模式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利用“1+2+1”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因此,本文把“1+2+1”教学的模式作为起点,研究教学中“1+2+1”模式的应用。

王丹   旺苍县东河小学校  628200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变化之下,如今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1+2+1”模式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利用“1+2+1”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因此,本文把“1+2+1”教学的模式作为起点,研究教学中“1+2+1”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1+2+1”模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63-01

        在教学过程当中,把“1+2+1”模式当作教学的模式,使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习的方法,进而实现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减少彼此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难能可贵的是,此模式使学生有了共同话题,对于提问不再畏惧,存在于内心的孤独感也会消失,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尊重个体差异,因性施教
        在老师备课当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以后,使同学们能够把握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实质目的,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可以让自身全面发展。当老师在授课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之后,按照学生的爱好设定对应的教学方案。教学的方案应当考虑到所有的同学,不可以只是针对一部分同学,应当尊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制定出最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安排课程,将学生作为中心,设定可执行的教学方案,在注重探究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体育老师应当改变教学的方向,将传统的注重技能和知识改变为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体育教学过程,而不是重视体育教学的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的空间不受限制,让学生多方面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在素质教育当中,体育教育的方式与内容都有所改变,使得教学变得现代化和人性化。经过引进新的教育项目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在体育教学当中,只有把外部学习和内部学习相结合,才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之下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经过外部的条件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例如: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变。在课堂上通过增添街舞与武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学生产生兴趣时,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总而言之,要把外部教学和内部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才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习惯进行学习,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适当创建游戏教学情境
        目前小学生还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其对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有着不同层次的抵触心理,老师要将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堂教学的活动,增加游戏教学情境的创建,运用多样且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教学的活动当中,不断整理、优化教学的内容,帮助更多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领,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显著提升。例如:当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障碍跑的活动时,显而易见,如果直接把障碍物放在操场内让学生在奔跑中跳过布置的物体,会导致一些胆小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畏惧感,使学生很难参加到当中。因此,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把教学的场地设计为封锁区域的游戏场景,之后正确指导学生通过障碍物,最终到达终点。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其中,还可以让学生增强信心,同时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俗话说“只有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己的话解释便是:在教学时老师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外界的力量获取动力,给学生建立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才能称为标准性的评价。对于固有的体育考核模式而言,如果老师按照标准进行考核,其中有部分是按照运动员的标准进行考核学生,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具备科学性。老师应该统一确定考核的规则,然后进行评判,但是这样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使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同时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冲冠的方式展开评价。首先,学生需要自己给自己确定标准,在项目开始运行之前进行有关的测试,然后把学生测试的结果作为基本标准进行对照,每次进步都要给自己加五分,整个学期的成绩就要把进步的成绩和基础的成绩相加进行评价。再比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小组中的进度评价。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可以锻炼身体,体育活动的目的就一目了然,对于其考核的标准便可以做出一定的改变。
        总而言之,“1+2+1”的课堂教学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发挥了辅助的作用,其课堂的效应是:教师需要更加大胆地开展教学方向的研究,时刻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于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身心发展。此模式在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题的,让学生有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拥有对技术分析、掌握经验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不畏惧提问,使孤独感消失,这些对于培养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连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5):208.
[2]王建东.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关爱明天,2016(4):143.
[3]孙茂昌.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