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同时也使城市的交通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效果和质量。经过有关人员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出现沉降问题,对城市交通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阻碍。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使之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文章围绕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路是各个城市甚至各个国家进行经济和贸易往来的基础,因此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注重对道路的建设投入。道路的级别及实际使用过程中承受的交通压力是决定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年限的重要标准。道路使用情况的差异使得路桥和普通乡村道路的标准不同。因此,对于路桥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部分的施工控制与管理便成为加强路桥通行能力工作的重点。在对路桥交界处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实际工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可能会导致较多的问题发生。虽然施工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技术人员进行大致方向的判断,但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施工技术人员应该进行仔细调查之后再根据实际报告对其进行处理。
1市政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处理技术
1.1深层水泥搅拌法
目前,深层水泥搅拌法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深层水泥搅拌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深层水泥搅拌法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取合适的水泥,利用材料的不同性质来进行合理调配,根据地基实际情况控制水泥强度,有助于控制地基中水分含量的缺失,从而保护土质。其次,在使用搅拌机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合理设置参数,确保机器具有良好的性能,防止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最后,在机器设备优化方面也要加强重视,防止搅拌过程中出现故障,提升施工效率及进度。
1.2静力排水固结技术
此技术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完成地基整体的稳定性,在道路工程修筑前为保障地基下空隙水能够高效率排出应避免地基大面积沉降问题,在道路工程动工前对施工场开展加载与预压处理,依照道路工程自身负载量级逐级加载,确保地基的最大负载量符合后续的道路应用要求。静力排水固结法的有效应用可以避免土地基产生不良沉降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土地总体抗剪强度。经过精力排水固结的使用能够提升道路路基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我国目前最受欢迎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排水固结动工技术应用中排水系统分为竖向排水和水平排水,其作用可改变地基边界的排水条件,在最大程度上排除地基内容空隙水。而加压系统主要有堆载法联合法、减少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可以增加软土的荷载性能,起到将土质固结的作用,提升地基抗压能力,是道路工程总体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1.3换填处理技术
换填法是将路桥工程中基础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所分布的软弱土进行挖掘,根据工程施工要求,配置、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且自身不具有侵蚀性的回填材料,从根本上改变地基承载力特征,大幅提升地基抗变形与稳定性能。这项技术更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土地基。在换填处理施工中,应选择组合开展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作业,禁止出现超挖现象,扰动下卧土层,降低基地强度。例如,预留出30~50cm层面厚的土层由人工清理;对所配置换填材料的级配、含泥量、含水量、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筛除杂质,确保换填材料性能质量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不会在后续换填过程中出现无法压实问题。
在多数路桥工程中,出于经济因素考虑,普遍选择天然砂砾作为换填材料。优先开展分层填筑作业,在各层铺筑作业结束后,对铺筑层进行压实作业,直至垫层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换填材料含水量进行检测,在必要时采取降排水措施。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确保边坡结构稳定性,在地基换填作业结束后,采取环刀法、贯入测定法、静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检测地基换填质量。
1.4强夯处理技术
强夯法是在软土地基上方区域中设置一定质量的重锤,随后放开限制,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体,对下方区域土体进行动力夯击。软土地基在受到动力冲击波影响时,产生强制压密现象,从而提高地基强度、缩减土体孔隙、改善地基承载性能。随后,施工人员操纵机械设备对地基进行填平处理。强夯法具有工艺简单、地基变形沉降量小、适用土质范围广、节省材料、施工效率高等技术优势。但是在软土地基周边区域分布建筑物,或是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时,应采取防振与隔振保护措施。
2市政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防护措施
2.1施工方案科学合理
从实际意义上而言,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保证施工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考察,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经过多角度的综合分析与考虑之后,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在进行路基路面加固过程中,如果采用换填法,尽管能够提高路基结构的强度,但是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势必会增加施工成本,因而需要对施工方式进行重新考虑。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根据遇到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的变更和调整,不能死板。如果地质情况过于复杂,可以采取分段施工的模式,如此可以在保证施工效果和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
2.2控制碎石用量
在对碎石进行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保证碎石的级配,对组成该混凝土结构主要组成部分的碎石有着较高的要求,根据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适合的施工方式。当前,我国的主要交通方式仍是路桥,因此建设更加安全有效的路桥网是十分必要的,而随着混凝土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路桥工程中使用混凝土处理软土地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当石子的粒径较大时,由于小石子之间的空隙不能完全被混凝土填满,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其间存在很多的空隙,这会大大降低该混凝土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当石子的粒径较小时,由于将其黏结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黏接材料,因此会大大增加水泥的用量,导致该工程的造价大幅提升。
2.3提升施工人员的总体水平
承办企业应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质量管控意识,将质量提升作为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继而在动工过程中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实际要求,从而规避和纠正在施工不同环节的质量问题,并且对不通顺动工环节存有的质量通病加以纠正,防止质量问题的二次发生。应适用最新技术,并合理运用在实际的施工中,从而为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成果做好准备。
结束语
文章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为主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描述。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系统运营的效果,施工人员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手段,保证其应用的有效性,进而可以使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们的出行质量和出行安全,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冰.刍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应用[J].门窗,2014(04):123.
[2]郑峰,赵敏.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展望,2015(02):24-25.
[3]施有志.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04):105-10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