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地特征结合的党校规划和建筑设计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8期   作者:张聪 章颖
[导读] 随着党校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平地建设资源越来越有限
        [摘要]随着党校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平地建设资源越来越有限,山地党校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山地环境的开发建设成为现代党校设计的一个趋势。本文基于党校设计的新理念,从党校的功能布局、景观设计、空间营造和山地特征的适应性等角度出发,探讨山地环境下,现代党校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党校   山地   建筑设计  校园环境
一、引言
党校,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2008 年)中的定义,指的是培养中共党员理论干部和领导干部的专门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种种固有印象,人们一般会将党校自然地想象成庄重严肃的建筑群体,,它们都有着严格的中轴对称关系,建筑单体也常是官样三段式,体现出一定的秩序性和权威感。诚然,受限于党校的一贯特征,这种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2019年12月9日,中央党校陈希校长在全国党校会议上强调:时刻坚持以习近平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培养优秀共产党员,建设高质量党校”的口号。党校建设在各个城市建设中进入一个新阶段。
随着建设用地的进账,许多党校的选址已经从过去的平整建设用地转变成有较大高差的山地用地,传统的党校建设模式已经不再处处适用,党校规划和建筑设计需要一个新的思路。
二、山地党校的功能布局
党校本质上还是校园建筑,与传统校园建筑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在大体功能划分上可以分为: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等,其主要建筑一般有教学楼、会议中心、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宿舍、食堂、文体中心以及一些室外活动空间。
传统党校布局,往往以行政楼或者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为重心,位于中轴线上,教学楼及生活用房宿舍等则分布轴线两端,对称布局。而在山地环境中,设计中则应突出轴线的广度,特别是发挥轴线对总图的控制力,并且轴线通常与山形形成自然对景。其中最高效的布局形式即是因地制宜,根据地势特征合理分布相应的功能模块,如后勤区域沿道路布置,解决后勤通道问题;地势高的地方可以结合会议中心或者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而略平坦的地势可以布置生活区,以合理设置活动场地等。
例如:位于广西百色的百色干部学院,是地域性文化建筑设计的典范。设计凸显“一湖两谷”的天然格局,湖区布置主要的图书馆、教学楼、会议中心、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叠溪两侧分别布置组团式和分散式学员宿舍,建筑自水边层叠渐高,错落有致。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那么在山地环境中建设党校,更应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极大地传达出“中国特色的行政学院”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自信。中国传统园林作为“意境”的传承媒介之一,其在外在和内在空间的交融和互相转化,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契合相互映衬中,更能表达出中国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自古以来积累的人文设计典范。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基地内的水体及地形地貌作为校园的造景有利元素,打造富有韵味的中式园林。
三、山地党校与地形特征
山地地形的多变以及不同地区党校的规模要求各不相同,设计中应顺应地势,紧密结合地形,形成不同的空间布局形式,大致分为:以单一轴线为主导的单轴线递进式;强调各功能区组合的聚落组合式;以现代教学的紧密联系为主的多轴线组合式;顺应地形变化,由地形主导的台地组合式;以及以主要空间为绝对核心所形成的核心围合式布局。
1)单轴线递进式
单轴线形式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强调空间的递进与次序,在现代建筑规划中,单轴线布局有利于形成明确的空间节点,将人群合理的凝聚在轴线之中,明确各个节点的建筑形象,利于展示党校庄重的建筑风格。


空间布局以教学楼、会议中心、行政、宿舍等形成教学功能、会议功能、办公功能、生活功能为流线的串联递进形式,充分利用地形变化,轴线沿台地展开,节点位于各个标高的平台上,利用局部放大空间形成一序列的空间秩序,形成凝聚力较强的建筑轴线群体。
2)聚落组合式
聚落组合式,或称块面叠合型布局,即按照功能划分组团,组团之内的单个建筑依托山体设计,然后块与面在高差关系上叠合成聚落的形式,组成个体与群体层层咬合的地势关系、建筑形态上相互独立且密切联系的组团。每个单位组团之间则是线性的步行系统交织成类似街巷的空间。
功能单体的“块”与组团的“面”以及穿行系统的“线”,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场所,这种布局形式形成的校园空间多变且清晰。
3)多轴线交叉式
党校规划中轴线的运用使整个校园建筑群体具有一定的序列感和组织性,设计中和山地党校在布局上也可以遵循轴线的原则,但设计往往在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处理的前提下,寻求多种线网关系,单个轴线往往通过并不是直线型或连续性的变化,以适应山地地形的特殊性。
在山地党校的线网关系中,校园轴线的开端可以是山地地形的物理中心,低洼的广场或是一个醒目的山头景观,也可以是校园的某个标志性建筑和前区空间,这样山地党校的轴线线网就形成某种以地势为驱动,以功能为载体,以立体路网为组织的空间序轴型形式。通过一定的地形处理手法,形成的这种线网规律符合山地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建筑群体和地形的紧密结合的关系,增强了建筑和地势的融合度。
这种布局形式的路网有如下特点:
①强烈的识别性和方向感
山地高差的存在使路网的设计顺应地形,曲折延申,随着不同标高的道路节点,路网也自然而然出现方向感和识别性。
②不规律和规律结合
山地的不确定性,驱使路网在不同位置的标高变得随机和依托,而多轴线的交叉设计又使路网呈现出一定的规则性。这是山地党校规划的一个典型特点。
③立体型
山地的地形高差使校园道路存在一定的立体感。由于地形高差的限制,校园内部的局部交通组织须采用台地的处理来解决,而这种台地处理也会产生较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4)台地组合式
将山地地形梳理为不同标高的平台,建筑之间以踏步和台阶为主要的联系方式,内部交通组织以步行为主,车行往往以环线的形式布置在外围,这也是山地设计最高效直接的处理形式。这种方式有利于结合地形山体,灵活自由,适应性较强,同时不同的不同的标高形成的台地对于土方实现自平衡也很关键。
这种形式设计的要点在于,平台的划分要充分考虑总图构图的逻辑性和组织感,将自然环境融入校园外部空间设计上,以建筑群互联,形成“立体园林,新型党校”的布局。
5)核心围合式
核心围合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某栋具有主导性的集中建筑或空间为核心,不同的建筑群体做为“簇群”的形式围绕在核心区周边布置,所形成的山地空间主次分明,动感较强,具有很强烈的凝聚感和向心性。
四、结语
因地制宜是山地党校的规划设计最高效的形式,在山地党校的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合理考虑土方的平衡,打造山水与建筑相得益彰的建筑群体。在党校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的时代,精准把握新型生态党校的设计理念,如何将党校设计中功能布局、环境设计和地形结合,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等有效地实现转化,在设计中彰显地域性和时代性是建筑设计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涂慧君,许逸敏.探索中国经典建筑文化的当代转化——云南昭通市委党校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J].新建筑,2017(06):74-77.
[2]李维纳,马丽娜,白皓.党校建筑设计中的“重”与“轻”——以泰安市委党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为例[J].城市住宅,2016,23(07):74-78.
[3]李艳翠. 中学校园山地环境的适应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