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和判定标准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吕彦宏
[导读]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行驶是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摘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行驶是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增长,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交通拥堵不仅会直接导致车辆的行车速度降低、油耗量增大、尾气排放量增加,还会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交通延误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在于道路局部通行能力的不足或者突发事件所引起的车流速度下降甚至停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关键在于确定易于理解的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方法和判定标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和判定标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判定标准研究
引言
        城市道路拥堵是当前我国不同类别城市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和判定标准进行深度研究,提出拥堵原因,给出拥堵措施,对今后同类城市停车规划编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应从交通问题产生的源头进行分析——土地利用,从而有利于促进城市道路交通效率的快速提高。
1、道路交通设计的局限
        虽然已经21世纪了,交通也已经比过去便利的多。例如从前人们觉得有自行车就是大款,再到有汽车就是潮流,最后是变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选择的交通方式。时代的变迁使人们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有了更多的改变,但选择越多,对于城市道路上的阻碍也就越多。城市管理部门需要对交通道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交通工程进行设计研究,但设计途中也会有许多局限,这种局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道路设计方面缺少分析。二是不考虑车流量,道路宽度等。三是对于道路修改往往忽视城市绿化,要注意绿化与道路设计的共存性。
2、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和判定标准研究
        2.1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研究
        2.1.1交通拥堵评价维度
        第一,拥堵时间: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的连续影响时间。第二,拥堵程度:一般用受交通拥堵影响的人或车辆的数量来衡量。第三,拥堵强度:交通拥堵影响交通正常运行的严重程度。第四,拥堵指标可靠性:拥堵时间、拥堵程度、拥堵强度的可预测性。
        2.1.2交通拥堵评价指标设计
        评价指标选择:第一,要在保证其全面性(全面反映交通拥堵时间、范围、程度等)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指标个数;第二,注重交通拥堵评价指标结构的评价功能、预测功能和决策功能的发挥;第三,满足交通拥堵不同评价维度的要求。
        2.1.3行程时间指数模型建立
        (1)路网简化。当车辆行驶至交叉口时,受到交通指示灯指引,其交通流与基本路段交通流特性明显不同。2)路网简化。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程度评价可分为路段行程时间指数TTInetworkt和路网行程时间指数TTIsegment两大层次。前者反映了不同等级道路路段的加权拥堵强度,后者能间接反映交通路段的速度、延误时间等。
        2.2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判定标准研究
        通过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判定标准能够尽早发现速度跃迁后交通流状态的发生时刻和结束时刻,在此基础上及时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就能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2.2.1交通拥堵定义
        (1)理论基础。交通拥堵是一种因道路窄,车辆多致使车辆行车速度缓慢的现象;因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或受交通事故、天气、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路网中的机动车辆通行时间延长、缓慢通行的交通现象。(2)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数据统计看,城市的停车位量与机动车量之比达到1.3:1时才较为合理。否则会因停车位不足,致使大量机动车停放到道路的两侧,增加了道路的负荷,消减了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同时,因人行过街天桥等交通配套辅助设施的不足,行人横穿道路现象突出,不仅影响交通通畅,而且更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些都是造成交通延误和拥堵的重要因素。2)人流集散点较多。学校和住宅是人流集散点,在早晚上下学时间,学生就是主要的出行者。娱乐场所也是重要的商业集散点,吸引了一部分的来往车辆和停靠车辆,这是拥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3)交叉口信号配时不合理。较长的红灯时间,容易导致车辆排队长度的增加,出现多个路口的连续堵车。当主干道的绿灯时长与车流量不匹配时容易导致主干道上无车通行,而支道上的车辆已经排成了长龙。综合表明,这种道路的信号控制是不合理的。与此同时,驾车者中实习驾驶不在少数,因驾驶经验欠缺,缺乏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复杂多变的交通情况,因过慢的车速致使整体车流量的通行速率减缓,或因过快的车速和抢道行为致使道路拥堵。
        2.2.2交通拥堵判定指标
        (1)判定指标建立。本文定义了速度-占有率比的概念,以此评价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的判定指标。速度-占有率比,即划分交通流状态的占有率和速度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R=V/P(1)式中:R为速度-占有率比;V为道路断面平均速度,km/h;P为道路占有率,%。(2)速度-占有率比指标敏感性根据兰州某环城道路交通参数监测数据,分别绘出了速度-占有率比、速度随占有率变化趋势。
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3.1完善路网
        打通断头路、提升路网通达性,引导交通分级疏解,同时提高交通拥堵时组织交通绕行,提高交通疏解,降低延误。加快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建设速度,开展沿江快速路和市区快速路网建设前期研究,加强交通联系。加强瓶颈道路和拥堵节点治理力度,打通影响交通通行的断头路,加强支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支路微循环系统,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3.2重点落实,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完善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市域交通政策法律法规,既明确交通新业态在公共交通中的定位、从业者与共享交通之间的法律关系,构建与之匹配的基础环境和运营服务体系,促进其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又强调市场准入标准、运营模式、竞争机制和质量考核评价指标、处罚等全过程监管;继续完善出租车、机动车和停车收费管理办法,让城市交通管理有章可循;依托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交通出行软文化,如推广“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加快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租赁服务应用的政策宣传,依托社区绿色公益活动和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开展道路安全教育。要学习其他城市先进的治理经验,增强交通法规的权威性,对那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车辆依法予以处罚,如采取与个人信用挂钩等手段,使人们在交通法规面前“不能违、不愿违、不敢违”,实行综合治理,有效预防和破解交通“城市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路网复杂而多变,其中的影响因素众多,各影响因素交通特性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无法将时间、地点、类型等因素全方位考虑,因此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环境还存在一定误差。治理城市道路拥堵,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的办法较多,在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共同协调,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方林.城市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持续时间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王文华.交通数据驱动的道路拥堵状况判定与预测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晏雨婵.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态预测与评估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
[4]马生元,邓俊飞,马争锋,关宏志.基于PEMS的高原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及排放相关性实验研究——以西宁市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4):43-50.
[5]张昊.基于案例推理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安全疏导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