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口抽渭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中存在组织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不明晰,工程设施保障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设施效益的正常发挥。研究灌区末级渠系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末级渠系管理,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是保证灌区管理单位正常运行和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灌区 末级渠系 现状 存在问题 改进
1、交口抽渭灌区末级渠系现状
交口抽渭灌区是一个以渭河为水源、灌排结合的大型多级无坝电力抽水灌区,辖灌西安、渭南两市的临潼、闫良、临渭、富平、蒲城、大荔6县(区)28个乡镇,设施面积126万亩,有效面积112.96万亩。灌区土地平整、肥沃,气候适宜,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红提葡萄、甜瓜为主。灌区自投运以来共引水107.1亿立方米,累计灌地1.01亿亩次,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灌区末级渠系主要包括斗渠和农渠,现有斗渠501条935 km,衬砌392.7km,衬砌完好率42%;农渠4944条2013 km,衬砌664.3km,衬砌完好率33%。斗及斗以下渠道各类建筑物26631座,其中斗渠量水堰341座,量水设施配套率68%、完好率为78%。
2、末级渠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末级渠系工程投资主体不明,缺乏有效的投入机制。
近年来,灌区利用节水续建配套、世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逐步完成了对灌区干支渠道等骨干工程的维修改造,保证了骨干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但灌区末级渠系工程投资主体不明,工程改造资金缺乏有效投入,田间渠道衬砌率低下,破损严重,水利用系数低下,灌溉水量损失大,加大了用水户的水费负担,影响了工程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加之由于计量设施配套不全,农民节水意识不强,水源浪费严重等,灌溉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也给计量收费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据查,灌区目前已有28.3万亩面积失灌,40万亩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末级渠道水利用系数不足0.7。
(2)末级渠系管水组织管理不规范。
灌区自建成以来,基层管水人员一直由不脱产的当地农民担任,采取村组推荐、灌区管理站聘任制,接受当地乡镇村组的行政领导和灌区专管机构的业务指导。近年来,由于各管理站没有严格按照灌区《段斗行水人员管理办法》对管水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和考核,加之基层管水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致使基层行水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服务意识淡薄、规则意识不强,水价执行不到位。另外,基层管水组织队伍年龄老化,设置也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基层管水组织的健康发展。
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民主化、规范化不够,缺乏必要支持和扶持。农户参与式用水协会的组建,虽然解决了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地方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支持乏力,协会运作和管理仍不够规范,主要问题表现在:协会的组建和管理工作主要靠灌区管理单位推动,用水户被动参与,参与程度低,难以代表全体用水户的利益;部分协会主席仍由段斗干部兼任,缺少必要监督,限制了协会自主能力的发展,导致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丧失了群众信任;协会缺乏固定的办公议事的场所,计量设施配套不全,运行管理经费不足;部分协会的不规范管理,变相增加了群众水费支出,加重了农民浇地负担,给末级渠系管理带来更多问题。
(3)末级渠系调度管理混乱,水资源浪费严重
灌区夏季旱情明显,灌溉时容易发生斗、农渠上游漫灌,下游无水可引现象,由于下游灌溉保证率过低,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毁渠现象。导致灌区内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以上现象造成灌区长期达不到原设计灌溉面积,有的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漏斗。此外,由于水费用多用少一个价,对农户没有用水的约束力,土地不平整或者跑水漏水不控制,扒口放水现象时有发生,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
3、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1)加强末级渠系工程设施建设
加强末级渠系工程设施建设,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建立有效的末级渠系工程改造资金投入机制。提高末级渠系财政补贴标准,逐步达到按照成本运行,从根本解决末级渠系管理费用不足和工程维修维护无法保障的现象,杜绝管水组织加价加量现象。建立末级渠系管护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的长效机制,科学整合资金,着力解决好“半截斗、半截分”问题,努力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合理使用末级渠系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加大斗分渠道险工险段、损毁渠段的维修维护和改造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改造末级渠系工程的管理机制,积极协调争取地方政府有关田间工程建设资金,鼓励受益村组及个人多方融投资或者村组按照“一事一议”程序筹资,建立灌区专项改造资金等。紧密结合地方政府实施的小水产权改革和末级渠系维修养护项目,弥补灌区维护斗分渠道资金不足的短板,提高渠道日常管理维护水平。2018年农业水价开展以来,随着末级渠系管理费用的增加,渠道量水设施有了较大改观,斗渠量水设施全覆盖,农渠量水标尺达到90%以上,基本达到“双标尺、同计量”。
(2)加强末级渠系管水组织的管理
加强末级渠系管水组织管理,要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服务意识教育,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组织培训学习,参观交流等,引导大家转变观念,履职岗位,服务群众。继续完善和规范职工兼段长的管理机制,切实落实职工段长的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对农民段斗管水组织进行“三定”(定编制、定职责、定薪酬)。合理设置段斗机构数量,精简管理人员数量;明确段、斗、村组管水组织的人员构成和职责,落实人员报酬。结合灌区实际和即将出台有关水价政策,重新修订《段斗干部管理办法》,按照制度加强段斗干部的日常管理,加大段斗干部考核奖惩力度。逐步建立斗级专业浇地队,实施“供水、收费、工程维护”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延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和管理,通过宣传引导,充公调动用水户的积极性,增强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意识,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公开决策、公开收支,增强协会民主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末级渠系管理主体责任,在灌区与用水户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3)加强末级渠系水量调度,以制度促进节水
要提升灌区下游作物的灌溉保证率,首先要提升上游机电设备的抽水能力和各级渠道的输水能力,尽可能满足集中用水特别是夏灌期间的大流量用水。末级渠系的水量调度应由斗长和管水员负责,并接受辖区用水户的监督,同时出台相应的末级渠系管理制度,对违规现象进行处罚,以此杜绝扒口用水、偷水等问题发生。灌区自2018年实施农业水价改革以来,水价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和作物分类计价机制,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也促使用水户加强了田间管理。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全国水利工程建设、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交口抽渭灌区骨干工程、大型抽水泵站及管理基础设施等初步得到有效改善,但末级渠系依然是农灌单位工程管理的明显“短板”。一方面水管单位要加强末级渠系管理,守好自己的阵地,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政策继续扶持,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改造力度。
参考文献:
1、 刘前进、马光宇、魏国奇等,灌溉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5);
2、 艾应顺,花凉亭灌区末级渠系建设管理与效益【J】江淮水利科技,2007(03);
3、 申建军,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