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室是承受房屋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土层上去的承重基础部分,对房屋的安全和使用年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地下室本身也有着很重要的使用功能。受施工工艺及材料影响,地下室渗漏屡见不鲜。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出现的部位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渗水原因;工程管控
常规住宅小区地下室通常由主楼地下室及纯地下室部分组成。地下室渗漏问题是建筑物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尤其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市,施工完成后经常出现底板渗漏、外墙及顶板粉刷层脱落现象,对后期业主使用产生严重影响。地下室防水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防水工程在地下室建筑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项目基本情况
以某项目为例,单体地下室层高5.1m,纯地下室部分层高在3.6m,地下室外墙均为300厚,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电气设备用房、泵房、种植土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地库顶板为250/300厚C30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6,结构层+2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4厚SBS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地库底板为400厚C30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6,结构层+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采用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等级为四级。项目南侧紧邻河道,地下水丰富,根据地质报告显示,本项目受旁边的河道影响,地下水位在干、丰季变化很大,稳定水位埋深最小值为0.8米,最大值为2.8米,年平均变化幅度在1.5米左右。地质报告显示本项目地层有缺失现象,局部层面坡度较大,坡度大于10%,为不均匀地基。
本项目地下室施工集中在春、夏季期间,地下室按后浇带分区施工,沉降后浇带为主体封顶且沉降观测完成后封堵,温度后浇带在浇筑后三个月时间封堵。施工期间,对于后浇带部位先期进行覆盖保护,钢板止水带预留。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封堵后,划定区域作为材料堆场,现场禁止大车进入。景观推土前,采用小挖平整,禁止推土。
本项目单层地库属于挖方,未增加地基附加应力,故理论上基础基本无沉降。住宅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根据沉降观测记录显示,地块范围内主楼沉降均在设计允许范畴,沉降基本稳定。主楼周边设置沉降后浇带,主楼与地库沉降差未超过设计允许范畴,主楼封顶且沉降稳定后封闭。
二、渗漏部位
施工完成后,经过现场实地勘测,出现渗漏的部位集中在以下三个区域:
(1)底板后浇带部位:呈连续性,主要集中在主楼周边区域,渗水量较大;温度后浇带部位有少量积水部位,大部分为后浇带部位底板湿润;从多个地下室工程底板渗漏及堵漏的情况来看,后浇带部位产生渗漏占到地下室底板渗漏的85%以上。其次在集水井和电梯井部位的渗漏,此部位的渗漏约占地下室底板渗漏的10%左右。还有为底板混凝土渗漏,占地下室底板渗漏的5%左右。
(2)外墙部位:主要集中在冷缝位置,渗水呈横向线性走向,与冷缝位置吻合;地下室外墙剪力墙渗漏现象之一为后浇带部位,此部位的渗漏约占外墙渗漏的30%。现象之二为水平施工缝部位,此部位的渗漏占到外墙渗漏的50%。现象之三为内墙水平施工缝,此部位的渗漏占到地下室剪力墙渗漏的5%。现象之四为剪力墙根部渗水,此现象占到剪力墙渗水的10%。现象之五为剪力墙自身及预留管线洞口部位渗水,此现象占到剪力墙渗水的5%。
(3)地下室顶板渗漏现象之一为后浇带部位渗漏,顶板后浇带部位及跨中部位:顶板后浇带部位渗水量不多,大部分集中在跨中部位,渗水部位走向呈裂隙状,与板跨中部位应力线吻合;特别是在框架梁部位渗漏,此现象占到地下室顶板渗漏的85%。现象之二为预留或预埋管线部位,特别是出地下室顶板的预留套管,此现象占到顶板渗漏的10%。现象之三为现浇板渗漏,此现象占到顶板渗漏的5%左右。
三、原因分析
1.底板后浇带渗水原因分析:
(1)后浇带内设置止水钢板,混凝土浇筑时,钢板以下部位混凝土振捣困难;(2)封闭底板后浇带时未能清除清除浮浆及沉渣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密实;(3)后浇带内积水严重,浇筑混凝土之前未能将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下500mm,造成混凝土成型质量差,存有结构缝隙;(4)本项目汛期地下水位上涨,后浇带封闭较早,在顶板覆土未及时的情况下底板受浮力较大,可能产生结构裂缝,导致渗漏;(5)软土地基主楼沉降时间较长,沉降后浇带可能存在封闭时间早的情况,造成结构裂隙;(6)防水层施工前基层未干透、未清理干净,防水卷材交接不严密、施工破坏等原因。
2.外墙渗水原因分析:
外墙施工缝位置新老混凝土交界面易出现结构裂隙,且此处位置建筑防水施工困难,难以形成有效封堵,造成沿冷缝位置渗漏;
3.顶板渗水原因分析:
(1)后浇带内设置止水钢板,混凝土浇筑时,钢板以下部位混凝土振捣困难;(2)因受场地限制,材料运输车辆及重型车辆无法避免上地库顶通行,并堆积大量施工材料,虽已采取顶撑加固等措施,但效果不理想;(3)顶板建筑防水层分区施工,交接处易出现卷材防护不到位的情况,易出现渗漏点。
四、结束语
地下室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防渗的效果,在施工期间应加强混凝土质量及养护,加强清理后浇带处建筑浮浆及垃圾,及时做好覆盖,提高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浇捣质量。同时应注意加强沉降观察,加强防水层交接处的施工,保证施工期间底板持续降水,注意避免顶板直接重车上载。
参考文献:
[1]朱国祥,宋建龙. 房屋建筑施工中渗漏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4):72-74.
[2]林宝娟,王涛,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5):103.
[3]边祖涛,齐绍勇, 浅析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91.
[4]徐美英.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2012,8(10):126-128.
作者简介:李品,男,?籍贯安徽省界首市;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现就职于安徽省高速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