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赵茂
[导读]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行业中较为重要的管理事项之一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行业中较为重要的管理事项之一,对于工程进度与成本把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为重点,从二者自身内容分析与二者间的相应属性对比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思路,仅供参考。
         关键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引言:为满足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各工程企业全面优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方面管理与施工手段。其中在工程管理内容方向,新兴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传统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1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一种将工程项目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分解后分别管理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侧重于管理方法,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环境相适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工程开支,提高工程利润与工程质量。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缺点,例如缺乏管理依据,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前期建设工程而忽视后期收尾工程;成本核算不准确,致使工程实际造价经常超出基础预算;不满足国际管理标准,只能够计算静态工程、模式局限性大等[1]。
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一种将工程项目整体视为一种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中以工程整体为目标,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损坏等全过程的整体把控,达到最小化成本的管理目的。此模式是全过程工程造价的高级版本,不仅具有了更加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使成本造价的预算结果更加准确,而且通过对工程的全面考量,有效降低了设计成本与施工成本,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3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对比
3.1 工程时间跨度对比
         工程时间跨度不同是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之间的不同点的最显著之处。具体而言,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管理目标聚焦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在此理念下,工程整体的建设部分与运维部分分割开来,但由于此两部分关系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所以该模式不仅不能够利用良好的运维手段为工程具体建设工程提供良好物质保障,而且可能会由于运维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不畅等原因,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而言,该模式的管理目标为包含施工阶段,项目策划阶段、收尾阶段等诸多阶段在内的工程全过程,不但重视工程实际施工阶段,同时还重视工程的运营阶段,充分利用工程的前期决策等准备工作为工程施工打下良好物质接触与制度基础,并利用对工程施工的优质管控降低了工程运维管理难度,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合作共赢。因此,在二者相比较之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由于拥有更长的工程时间跨度以及更加全面的管理覆盖面,使其工程管理更加合理,也更容易满足当下我国对于工程建设管理的高质量需求。
3.2 决策科学性对比
         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决策阶段、施工设计阶段、施工实施阶段、与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决策科学性正是在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内容,且建筑设施的成本控制也正是决策科学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该模式主要看重对项目工程实际施工阶段的建设成本控制,而对其他阶段的成本控制的关注度则非常低;而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该模式充分认识到了工程成果的策划阶段、投入使用阶段等诸多阶段均属于建筑设施成本的组成部分,且从长远方向来看,一般情况下使用时间超过30年的建筑物,其维护成本约为建筑成本的5倍,运营成本约为建筑成本的200倍,二者数值远远高于建筑设施成本本身,所以对所有管理阶段几乎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因此,在二者相比较之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决策阶段工作更具科学性,利用对工程造价过程的全局考虑设计出多种可行性建设方案,并按照成本最小化原则选择最为合理的建设决策方案,通过建设阶段与运维阶段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对工程造价工作的全面控制。
3.3 设计优化难易性对比
         设计优化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此方面,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由于局限于建筑设施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即使对前期概算、设计、招投标等阶段具有一定控制手段,但也相对粗糙,无法根据科学的计算方法对工程成本进行计算,难以达到理想的成本控制状态,往往会产生实际成本于预算成本相差过大的现象发生,致使成本预算失去了应有参考价值,建筑工程项目也难以实现最初建设目标;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则以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为基础进行造价管理,对工程的全部造价成本与试用期间的运维成本进行全方面考虑,指导设计人员自觉从此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实现对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对工程工期的合理规划等,并在多个可行设计方案中挑选出最小化成本控制的施工方案,进而实现对建筑整体设计造价成本的科学合理优化。因此,从科学依据角度对比二者间的设计优化难易性可发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由于全面性更强,使得其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相比更具优势[2]。
3.4 施工方案合理性对比
         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的施工目标与在进行具体施工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建筑工程整体具有重要影响。在此方面,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而言,由于受到项目决策阶段缺少科学性的影响,使得该模式的施工方案管理缺少一定动态性,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便对工程全部工序做出规定,缺少对实际施工过程的灵活调整,因此往往无法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则由于具有基于工程建设全周期的管理理念,所以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指定人员对施工、验收、试用期等阶段进行建设监督,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灵活性调整,以上海子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为例,在该公司所负责的某建筑工程中,充分运用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对施工方案动态管理的优势,关注工程各施工环节成本的动态消耗,并根据工程实际施工进度灵活调整施工活动包括机器投入数量、临时增添与缩减工人数量等,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活动与开支,降低造价成本,使该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在了理想范围之内。因此,在施工方案合理性方面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比更具灵活性与科学性,能够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及时调整进一步缩减成本投入,实现成本优质管控。
3.5 结算验收全面性对比
         结算验收阶段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尾声阶段,主要工作目的是对工程建设做出总结与交付。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该模式对该环节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相关审查人员能够秉持公正客观的工作态度,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做好衔接,通过此阶段工作,往往能够发现工程造价的实际款项与审查前的工程结算款项相差10%-20%,实现节约资金与提高资金利用率的目的,避免工程建设方的资本倒亏;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则依旧立足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对比核算决策、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并通过具体资料的分析、整理、建立资料库实现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保证,并为日后同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一定参考。因此,通过对比可发现,后者的验收结算工序更加全面严谨,具有更高的实操价值与使用价值[3]。
3.6 环境友好性对比
         建筑工程对于周边环境的友好程度是衡量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所含涵盖的内容较少,主要集中于如何在符合相关环境标准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投入,主要目的仅为缩减开支,而忽视了对环境本身的保护目的;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则立足于长远眼光,关注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在工程规划设计上更趋合理,符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具体而言包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使用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在生活工作上更多采取节能、节水设备、基于项目运营维护与成本投入的考虑加强对建筑废料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与建筑地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工程成本投入,而且能够使周边环境受到良好保护,使工程整体质量再上台阶。因此,通过对二者在环境友好性方面的对比可以发现,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一定局限性,过于注重自身利益且环境友好性较弱,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则视野更加开阔,立足点更高,能够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是高质量的管理模式。
总结:总而言之,通过对两种工程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体现出二者之间优劣差别,提升相关工程造假管理人员对全生命管理周期的重视度,并于实际管理活动中切实采用此种新型管理模式,提升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浩,仙境.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9):136+138.
[2]陈楷宜.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4):152-153.
[3]张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122.
作者简介:赵茂,身份证号码:310227198801154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