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作为基础性设施建设,不断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成为了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路基的施工则是市政道路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条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也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出行以及安全。本文以曙东路(景联路~银都路)道路新建工程为例,针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暗浜处理的质量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针对相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暗浜;质量管理
1 工程概况
本市政道路位于闵行区梅陇镇,南起景联路(桩号K0+000),北至银都路(桩号K0+637.41),道路全长637.41米,道路规划红线40米,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横断面布置为3.0米绿化带+3.5米非机动车道+2.0米机非分隔带+15米机动车道+2.0米机非分隔带+3.5米非机动车道+3.0米绿化带=32米。道路排水雨水系统采用?800、?1000,C35承插式钢筋砼管和DN300、DN400双壁缠绕管(S≥8KN/m2),污水系统采用DN300双壁缠绕管(S≥12.5KN/m2)。
2 工程重点和难点
本市政道路所处地势相对较低,工程范围内有相当一部分位置处于松散的回填土。经现场地理勘探在桩号K0+182~K0+258和桩号K0+318~K0+496两处位置存在暗浜,且深度较大,约有3-4米左右。在暗浜的底部约有厚1.2米左右的淤泥层,且上部填土大多夹水回填,土层结构松散,土的物理性能很差,特别是暗浜底部的淤泥层性能更差。在路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妥善的开挖换填处理。而暗浜处理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本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暗浜处理的质量不过关,可能会让道路出现龟裂或大量裂缝,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大面积的塌陷等严重后果。因此,路基施工前的暗浜处理的质量管理成为了本市政道路施工的重中之重。
3 暗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路基造成的病害
路基的病害种类繁多,原因也各不相同,错综复杂。在路基施工前暗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给路基造成永久性的病害,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3.1 平整度不足
路基施工前暗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路基施工时碾压不均匀,密实度不达标,路基承载力不足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路面施工中平整度无法有效控制,严重时可能导致路面波浪起伏,影响行车的合适度,甚至直接导致路面无法投入正常使用等严重后果。
3.2 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施工前暗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路基施工中局部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路基的承载力不一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地基土壤下沉的不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对市政道路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极有可能使路面产生波动和裂缝等,严重时甚至能造成路面大面积的塌陷。
3.3 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路基施工前暗浜处理中,如果清淤不彻底、换填不均匀、碾压不密实,使路基基底软弱,承载力达不到市政道路设计要求。则很可能使路基的中线偏位,路基填补至帮宽, 造成帮宽逐渐下沉、滑移。导致路基产生纵向的裂缝,严重时甚至使路基产生错台。
4 暗浜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1 施工准备不充分
在暗浜处理开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勘探情况与施工条件制定好一系列的施工方案,并安排和布置好相关施工机具、人员配备以及材料供应和处置淤泥等一系列工作。一旦准备不充分,就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工期和施工进度,为市政道路的顺利完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2 开挖和清淤不彻底
对暗浜所在位置的回填土层的开挖必须按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开挖范围要满足换填和施工的要求,开挖到指定的深度,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清除暗浜的淤泥层时,务必做到清淤彻底,不留死角。若清淤不彻底,后期路基施工后很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或纵向裂缝,严重时甚至使路基出现错台。
4.3 基坑的降水和排水不及时
在整个暗浜处置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发展。随时做好基坑内的降水和排水工作。避免基坑长时间地侵泡在地下水或雨水中。严格控制换填土料的含水率,避免在雨季进行暗浜处理的施工。
一旦基坑长时间浸泡在地下水或雨水中,会致使基坑基底变形或碾压不成形等情况发生。
4.4 回填材料质量达不到时设计要求
对于换填材料如砾石砂、土工布、二灰等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进场的检测,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能用于施工.严格控制换填材料的含水率。若含水率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相关的技术处理,待达到要求后,才可用于施工。换填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暗浜处理的效果,间接影响到路基和市政道路的质量。
4.5 碾压不到位、不均匀、不密实
换填过程中的碾压必须到位、碾压必须均匀、碾压必须密实。通过严格控制压实系数和压实后的干密度来确保碾压成型后的换填土达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若是碾压不到位、不均匀、不密实,就会在路基施工中造成不均匀沉降或纵向裂缝等路基的永久性病害,直接影响到路基的质量。
5 暗浜处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5.1 施工准备阶段
(1)根据地勘图纸和施工条件,制定本次暗浜处理的具体施工方案。
(2)根据施工方案解决好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材料供应、施工机具和人员配备、渣土淤泥等处置事项。
(3)由专业测量人员根据地勘平面图进行现场测量,并用石灰放出暗浜边线。
(4)建立完整的施工组织指挥体系,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在施工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5)整理和观测天气情况,确保天气情况有利于暗浜处理施工的开展后,才可进行后续的施工。
5.2 开挖清淤阶段
(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测量放线进行土方开挖,严禁超挖。开挖时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放坡比例进行施工作业。土方的开挖严格按规范分层挖土,深度大于3米的严禁一次开挖到底。开挖后的土方严禁在基坑边堆载,及时用自卸卡车运出场外指定的堆置点集中处置。暗浜的边坡根据施工方案做成阶梯形,台阶高度为20cm,宽度不小于30cm,向内倾斜3%,以便于回填的部位与周边土体产生共同作用。
(2)清淤时必须按施工方案将黑色淤泥土层及杂填物彻底清除到位,不留死角。同时密切关注淤泥底标高以上300mm厚的土体的土质情况。道路区域内的暗浜中的黑色富含有机质的土体必须挖除干净至出现老土为止。
(3)基坑开挖时,应沿基坑边做小土堤,并在基坑四周设集水坑或排水沟,防止地面水灌入基坑。清淤后的基坑底若有渗水,可在坑底的四周开挖排水沟和积水井,再用水泵抽干积水,防止基坑长时间浸泡在地下水或雨水中。基坑内的浮土应清除干净,边坡应稳定,防止塌方。
5.3 换填碾压阶段
(1)暗浜挖至老土后,应及时进行换填和碾压,换填材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进场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土方回填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严格控制好土料的含水率,做到当天铺土,当天夯实。雨天积水要及时抽出,做好暗浜内的降水和排水工作。
(2)在进行大面积换填前,先进行二灰回填的试验段施工。以确定大面积换填施工时的松铺系数、虚铺厚度、压实遍数、含水量的控制、压实度的控制等,为后续的大面积换填施工有据可循。
(3)换填时先在砾石砂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质量不小于400g/m,搭接宽度为50cm。后采用二灰(石灰:粉煤灰=5:95体积比)水平分层法回填至原地面标高。路基坡脚范围内暗浜顶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在暗浜上部边缘各留1.0m(2.0m)的包裹压边宽度。换填材料的分层摊铺厚度按试验段计算取得的最佳结果实施。换填应由低向高分层填筑,每一层的填料标高尽量与路面保持平行状态。每一次填筑可直接利用自卸汽车分散卸料,然后再用推土机推平,最后再由人工将不平整处找平。做到填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在摊铺的同时,进行初步压实。
(4)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顺道路中心线方向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边后中,轮痕重叠宽度控制在1/2轮宽左右。先用静压路机进行预压,然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由弱振逐渐至强振,最后再静压两遍,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为止。碾压必须到位、均匀、密实,不留任何死角。严格按照试验段计算取得的最佳结果控制压实系数和压实后的干密度,确保碾压成型后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5)每层换填施工完毕后,实测的压实系数,压实后的干密度以及压实后的承载力等均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在换填和碾压过程中,密切观测基坑内的地下水位情况。及时对基坑进行降水,防止地下水渗透到换填土中,致使路基含水量大而不成型。
(6)每换填一层,表面必须平整,并有一定的施工横坡(控制在2%左右)。包边的粘土和二灰土一定要一起碾压密实,具有相同的压实度,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边角处等大型压实机具碾压不到的地方,可以使用小型压实机具(如冲击夯等)夯实边角,决不能留下任何死角。
6 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的暗浜处理是整个路基施工的关键所在,稍有偏差,就极有可能给整个路基,甚至市政道路埋下质量隐患。因此,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强化暗浜处理的施工质量的监管和控制就显得犹为重要。当然,暗浜处理的方式繁杂多样,需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本文只对于曙东路(景联路~银都路)道路新建工程中需要对暗浜进行换填处理的施工质量监管和控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阐述,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