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的提升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本文将围绕框架剪力墙结构特征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在建筑施工中具体的应用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测量放线;钢筋施工
前言: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较为显著,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抗震性、受力性以及刚度较好的优势,从整体上保证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找准施工重难点,使之适应当前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
1 框架剪力墙结构特征分析
1.1抗震性特征
框架剪力墙具有抗震性能较好的优势,由于框架剪力墙布置方式相对灵活,在布置的过程中自重轻,可以有效的节省施工材料,起到良好的抗震效果。这是由于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将该结构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注重抗震设计,将剪力墙结构布置在两轴方向,并坚持“均匀、对称”的布置原则,使之保证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处于重合的状态。为此,剪力墙刚度与框架比例的确定是关键,确保二者之间的比例处于最佳水平,满足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需要,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抗震等级进行设定,有效的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1.2受力特征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征较为显著,将框架与剪力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建筑底部与上部剪力墙结构进行分析,前者位移相对来说较小,了解变形特征,会产生曲线变形,此时所承受的水平力相对较大;而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会产生较大的位移,且方向保持朝外,对该种情况下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会受到框架本身所具有的内收的特点按照剪切型曲线发生形变,此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受力方面会承载外荷载以及拉回剪力墙的附加水平力两种形式。由于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取长补短,前者主要承载的是垂直荷载,而后者主要承载的是水平荷载,从而所形成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大。
1.3刚度特征
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刚度特征,对框架剪力墙受力能力与框架结构受力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一致,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的抗震级别进行确认,使之保证框架剪力墙体系设计的准确性。一方面,从框架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在空间布局方面相对灵活,可以为建筑结构留有充足的空间对框架式的梁与柱构件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的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建筑的刚度,尤其是在现浇混凝土框架的过程中刚度较好,可以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其浇筑成不同的形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当受到外力的冲击下容易造成非结构性破坏。另一方面,从剪力墙角度进行分析,与框架结构不同的是,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大,且整体性能较好,为建筑内部布置提供了充足空间。
2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1测量放线
在开展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尤其对于测量放线来说,为了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则需要保证测量放线的准确性,以此提升项目施工质量。这就要求在开展测量放线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要保证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符合测量放线的需要。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证测量器材性能等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以此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测量时要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做好记录,并开展二次测量,保证两种测量结果一致时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针对在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差要及时调整,并找出存在误差的原因,确保测量放线的可靠性[1]。
例如:某高层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将放线测量技术应用其中,借助经纬仪设备对其进行测量,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设计图纸来实施,并找准测量的技术要点,将所测量的结果整合在一起,由专业人员进行核实,针对在测量放线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上的困难及时上报管理人员,并对测量放线技术进行规范。
2.2钢筋施工
在钢筋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框架剪力墙施工的实际情况,以此保证钢筋设置的准确性。
尤其是在钢筋节点布置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由于钢筋节点布置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对安装以及浇筑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二者经常出现位移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为此,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要做好箍筋框的固定工作,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操作,尽量降低失误。
例如:在开展钢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主筋与主筋框的位置状态进行确认,在对钢筋进行紧固时,可以采用竖直墙体格筋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紧固方式可以避免发生钢筋位移的问题。为了保证梁柱节点确定的准确性,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结合钢筋布置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测绘,并在模拟样板设置的过程中以绘制图为参照,这样一来可以将钢筋布设的情况准确的展示在施工技术人的面前,为施工人员开展钢筋施工提供了便利,以此保证钢筋节点布置的准确性,防止人为操作所产生的误差。
2.3混凝土施工
在开展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是保证框架剪力墙结构稳定性的关键。为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第一,对地基进行处理,将防冻害物质有效的添加其中,以此防止对地基造成损伤,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第二,关注采购混凝土的环节,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冻害现象时有发生,而将防冻液添加其中可以解决该问题。第三,做好混凝土配置工作,要求配置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保证混凝土比例的准确性,为了将水泥的水化率控制在最佳的区间,则需要将粉煤灰加入其中。这是由于粉煤灰的性能较为稳定,能够保持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温差与压力的稳定性。第四,优化混凝土构件的配置环节,关注模具的状态,并将混凝土添加其中,为了防止模具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要选择最佳的构件放置位置,避免受到潮湿空气以及水分的影响。同时,要对所配置构件的强度进行检测,对规定的指标进行比较,可以防止出现在后续拆模的过程中产生变形现象。第五,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要结合施工强度等级对浇筑顺序进行确认,一般需要保证强度高的等级浇筑完成之后方可进行强度低等级的浇筑[2]。
2.4结构转换层施工
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转化层的设定上,通常以第三层为基准,并对梁与梁之间的跨度与梁高进行确认,前者在8.3m,后者在0.8-1.7m。结构转换层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要采取连续施工的方式,防止受到转换层内部钢筋穿插的影响。在支撑体系的选择上,将梁板、模板以及胶合板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并对其厚度进行测量,分别为20mm,这样才能保证梁侧模板的性能符合施工的实际需要,为转换层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例如:在开展结构转换层施工的过程中,支撑架构的选择上,通常以竖向为主,为了保证用与大梁底模板相适应,要做好钢架架构的选择工作,一般以组合门式为主,在木板底座的设置上,需要将方木应用其中,并在门架搭设时,要严格按照梁的长度来进行,对门架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一般在500mm左右为最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出现爆板的现象,要对侧模进行紧固处理,借助方木与螺栓杆来完成[3]。
2.5模板施工
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要结合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际情况对模板的强度进行确认,才能提升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为此,需要做好模板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关注模板底部的状态,并对其进行清理,可以将脱模剂有效的应用其中,以此保证模板施工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模板施工的稳定性,根据墙体内侧的水平钢筋位置的实际情况,将垫板放置其中,并对垫板的尺寸进行确定,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墙体的支撑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放置垫板的过程中要对垂直度进行掌握,针对在放置过程中存在水泥条出现弯曲的现象要及时处理,避免对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在处理对拉杆螺栓的过程中,要了解双螺母以及螺杆位置情况,保证前者安装在后者下面。同时,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模板与拉螺杆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通常需要保证在200mm左右。在模板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找平处理,针对存在的标高偏差问题及时纠正,密切关注墙体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少二者之间的缝隙,以此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结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具有多样性,在此环节中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测量放线、钢筋施工、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施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此之前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明确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优化施工方案,以此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明.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23+25.
[2]韩天刚,李广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J].湖北农机化,2020(07):79.
[3]钟安兵.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