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不断尝试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期赶上国外超大城市发展规模。不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欠缺,存在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降低了城市化建设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带来阻碍。本文就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加强总体建设效果。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解决策略;建设效果
城市规划建设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配置的一种专业技术和行政行为,是推动城市进步、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很强的技术属性和政策属性。我国的国土面积虽然达到约96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众多,人均生产建设用地资源相对紧张。随着中央政府近年来在各个领域转型革新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体系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认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面临新问题之时出现了一些应对不及时的情形,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效果。
1、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自城市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地方经济、社会治理的发展水平。而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可以通过对地方经济活动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有效安排,来达到发展地方经济,提升社会治理的既定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改善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落实,可对城市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增大城市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而加深城市在居民心中的乡土情怀,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助推力。
2、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2.1空间布局不合理,缺少长远发展眼光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因空间布局不合理使得城市规划建设达不到既定目标要求的主要因素有:
(1)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上缺少规范性和统筹性,未综合考虑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等行为特征,引起交通拥堵、居民生产生活便捷性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另外,由于空间布局总体考量不全面,一些区域内的建筑工程往往还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即被拆除后另行规划,造成了大量的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在空间规划中,设计人员过于注重处理近期问题,缺乏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展开分析研究的思维,导致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陷入到不断应对眼前问题的死循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2.2城市配套设施配备不齐全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配套设施是最常被忽略的一项,存在明显滞后性。而造成该情况的原因有:(1)受到传统规划建设理念的影响,将城市发展建设简单依附于具体项目的建设之中,过于注重各类型项目的完善,忽略了配套设施的建设空间,导致城市的扩张与配套功能缺失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甚至出现空城、鬼城等现象。(2)部分城市在规划建设中,为提升用地集约型,将第二产业集中到城镇区域内,大规模建设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园区的建设并不协调与同步,比如市政、道路工程滞后于项目建设,商业、金融、居住、教育、法务、工程咨询等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园区的高水平发展。
2.3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部分城市对于GDP高速增长的渴求,使得相关部门提升了城市规划建设强度,但却忽略或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使得城市规划建设活动对城市内部及周边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破坏,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的矛盾逐渐加剧。虽然国家针对这些情形,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大监督管控力度,但是在部分城市建设项目之中,一些领导者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也易引起城市建设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环境不友好型道路。
3、城市规划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仅是巩固城市自身经济实力,增强城市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其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
3.1加强空间布局合理性,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弹性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城市规划建设的速度要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如不加以控制,两者间矛盾加大,则会阻碍城市的良性发展步伐。因此,相关人员应从不同视角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分析,综合分析城市发展建设的近远期矛盾,采取科学措施,改善规划建设效率。而科学空间布局就是从宏观角度考量下采取的有效措施,合理的空间规划布局,弹性的城市规划设计,可很大程度上弥补混乱无序带来的弊端,做到城市区域空间及功能的科学划分,加强管理和控制效果,推动建设及经济发展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规划建设的弹性。比如在用地布局上需充分考量“兼容性”,鼓励对功能有交叉的建设用地进行混合,用综合区来代替单一功能区,提升城市活力。再比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适度地预留 “待定功能区”处理,可随着城市发展态势做出相应变化,以适应新业态、新功能的布局要求。
3.2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承载能力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配套设施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从宏观视角分析,要想改进城市规划建设质量,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完善城市功能、增大城市承载能力。
在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中,首先应加大道路交通网络的构建力度,增强城市通行能力,以促进资源及经济要素的流通。在道路交通网络构建中,首先要对城市规划功能分区进行充分分析研究,注重明确不同层级的城市道路再城市总体交通疏散任务中承担的任务。事实上,从“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的角度来看,道路交通网络的规划应该早于具体的城市功能区建设,因为前者能够为其提供便捷高效的运输承载力,形成城市的网格化发展格局,而且良好的交通通达性可增强具体项目落地的吸引力。
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工作中,应同时综合考虑商业、金融、医疗、教育、法务、工程咨询等辅助型功能业态的实施空间。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场所,除了日常的生产和休憩之外,城市居民还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去处理工作生活事务,而这些第三方服务机构也是城市配套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尤其要重视在产业园区、居住区配套前述功能性用地,以满足不同居民在不同时段的需求。
3.3强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生态规划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与自然间的协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不过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有:一是了解城市规划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发展共同进行。
二是按照城市环境发展要求开展规划建设工作,在维持城市规划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础上,优化城市环境,为人们营造舒适、健康的生存空间。三是完善规划制度,加大调研力度。规划制度的完善是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逐步有序进行的基础,这也是规范规划建设方案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作业,加强规划建设方案的公开性、透明性,以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管职能,改进方案落实效率。在决策环节,规划人员要听取大量的意见,减少主观因素对城市规划建设决策结果产生的影响,社会监管机构需加大监管力度,使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更为合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前行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大对其重视力度,科学解决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注重其可行性。同时还需在规划建设中遵循以人为本、人文情怀等理念和原则,确保城市最终建设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王驰.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的作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