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四川省 6200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基于BPM平台构建企业管理业务信息化,按管理制度化、表单化、流程信息化思路,完成管理业务信息化,促进管理与信息的深度融合,实现管控有序、可控、可溯、高效,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广泛运用,将有力促进企业管理变革,加速管理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升级,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效益。
1.企业管理业务信息化的现状及必要性
1.1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自2003年以来,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眉山公司)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先后建成金碟K/3财务管理系统,随后又引入RS10-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相关业务流程再造,促进资金、物流、信息流融合,为员工操作、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管理平台,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在CAX运用上,完成了PDM、CAPP等设计、工艺信息化建设,促进设计工艺与制造过程信息化融合;自动办公上,完成了OA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务行政办公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上完成E-HR、C-HR信息系统,促进人力资源管控水平提升。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同时为实施管理业务流程化、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1.2适应业务管理流程化、信息化的变革要求
眉山公司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流程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建立了完善公司制度体系,但流程信息化上除了相关业务流程固化于既有信息系统外,还停留于传统管理,没有有效推进信息化,从而使制度管控不能有效地落地、流转不规范、管控效率不高,并时有违反制度,达不到规范运作、有效监控的目的,对制度执行情况追溯性不强、运行评价可靠性差,不能为决策和持续优化提供良好支撑,却可能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影响企业效益和形象。
1.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管理业务信息化创造良好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进流程平台完善和应用,为企业管理提供了诸多实用性、准确性、快捷性的辅助功能,为企业管理实现制度化、表单化、流程信息化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融合,整合形成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制度流程持续优化和完善,流转自动化;二是强化制度流程落地落实,避免制度流程与实际运作脱节现象;三是实现流程监督、分析与统计,减少人为因素,加速业务的响应速度;四是加强业务过程管控,并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明晰岗位职责、避免推诿扯皮,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五是强化督办预警,实现业务提醒、催办、督办的人工智能,实现管理过程的可控性。
2.基于BPM平台推进管理业务信息化
2.1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完成顶层设计
对于已固化在ERP、E-HR、C-HR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内的管理业务流程,不再纳入BPM平台系统;对于OA系统原固化的除行政业务流程外的流程平移到BPM平台运行,依托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对管理业务进行梳理,梳理出可信息化管理的业务,形成规划管理、综合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能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安全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基建设备管理、审计监察管理、行政管理等十一类流程信息化业务,分类分步组织实施,实现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构建起基于BPM的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实现主要管理业务管控有序、可控、可溯、高效,提升管理效能,有效防范不必要的风险,达成信息化与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2.2优化管理业务流程与跟随表单
按照流程信息化的要求,对公司管理制度中的管理流程,按“以顾客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流程设计三原则,将流程角色落实到具体岗位,明确每个流程结点具体要求及时限,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表单,满足业务管控和价值提升的要求。如:合同管理流程,经过合同管理过程控制的梳理、优化,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前期准备(价格审批、招投标、附加技术协议评审、销售合同评审)、合同审核(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归档、合同履行、合同变更(解除)、合同纠纷案件报告、报表分析。在合同管理控制过程中,关键控制点有价格审批、招议标、销售合同评审、合同附技术协议评审、财务价格结算方式审核、审计风险及工程项目价格审核、法律审核、合同审批签订、履约控制、合同变更(解除)、合同关闭等环节。同步形成一个主表单(合同管理全过程主表单),四个子表单(价格审批表、技术合同评审表、销售合同评审表、合同变更(解除)表。
2.3流程信息化建模设计
2.3.1流程信息化建模。按照优化后流程、表单,在BPM平台完成每个结点名称、数据项的定义、逻辑关系、流转关系设计,完成跟随表单设计,确定每个环节需要填写的数据项,以及哪些数据项来作为流程分支的判断条件,对流程环节牵涉到大量数据项,按流程精简、流转快捷、简化操作、界面友好的原则,建立表单及流程模型,为流程高效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3.2流程运行测试。流程信息化建模完成后,进入测试阶段。因流程环节多,分支多,测试工作量很大,可能这条分支发现有问题,修改后,影响了其他某个分支,造成交叉干扰。为此,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分类分支进行多次测试,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较为优化完善的流程。
2.3.3流程界面优化。当流程全部环节能正常流转后,开始表单界面优化,实现数据项自动写入配置。系统表单的设计原理是,从开始到结束,所有需要的数据项都需要配置到表单上,但流程运行的分支不同,没有运行过的分支所涉及的数据项就没有数据,这样的空白数据项会影响界面美观,也容易产生误导,所以通过代码和逻辑判断,对数据项进行自动隐藏或展示,在操作过程中呈现紧凑、简洁的友好界面。
2.3.4上线运行评审。测试完成后,组织对整个流程的运转和界面进行上线前评审,由流程设计部门和信息支持部门共同组织流程涉及的相关执行角色,对流程运转、操作项及界面进行评审,按分支分类进行模拟运行评审,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形成运行畅通的信息化流程。
2.4强化上线运行前培训
流程上线正式运行前,组织流程参与角色进行全面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每项流程关键节点要求,及操作具体规范,知悉流程角色职责,为下一个结点角色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以满足整体流程目标效能的要求。
2.5形成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
按照总体设计,分步推进实施部署,将十一类需要信息化的管理业务,逐步固化在BPM流程平台上,形成了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有力促进管理与信息化的融合,强化了管理业务过程管控、流程过程角色响应、报表分析等环节,实施量化分析考核,使公司业务管理真正实现可控、可溯、高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3.结束语
流程信息化运行后,因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管理层级、市场环境、认知、管控等因素的变化,需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流程操作简便、运行流畅、便于推广。同时做好BPM管理业务信息化与公司总体信息化工程相互对接,实现数据交互与共享,行程大数据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数据支持,提升公司总体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辛鹏.流程的永恒之道:工作流及BPM技术的理论、规范、模式及最佳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05).
[2]石真语.管理就是走流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07).
[3]王玉荣,葛新红,流程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01).
[4]水藏玺,吴新平,刘志坚.流程优化与再造.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