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通过对泰国论坛PANTIP上有关中国游客展开的舆论话题进行“词汇”与“及物性”的分析,旨在揭示其话语背后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并对其成因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中国游客;话题
一.引言
近年来,泰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之成为中国游客海外旅游的热门选择。然而他们在泰国发生的行为却屡次遭到媒体曝光和社会舆论。探讨PANTIP网站关于中国游客的舆论话题,有利于我们直观了解网络信息时代论坛发帖人的话语权和PANTIP网站的公众媒体权力,同时解析泰方对中国游客行为的关注点及态度。
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是兴起于西方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由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在《语言与权力》一书中提出,旨在从语言层面分析其产生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它吸收借鉴了后结构主义、知识社会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话语的形成有产生它的社会基础。[[[] 于垚. 于垚:《<纽约时报>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黑龙江大学2010年4月.]]本文通过收集PANTIP论坛上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有关中国游客的话题讨论,采用“词汇”和“及物性”的分析方法来剖析话题隐含的意识形态,并对其成因做初步探讨。
二.PANTIP论坛关于中国游客舆论话题的分析
(一)词汇分析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分析词汇语义和使用方法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方式。PANTIP网站上关于中国游客的舆论话题围绕群体或行为展开,词汇选用表现了话题发起人的态度与观点。
厌烦-中国游客脚踢素贴山双龙寺的古钟。
如上所示,例(1)―例(3)以“中国游客”为动作者,“集体抗议唱国歌”“插队撞人”“脚踢”等为行为过程,这些动词的使用是主动式而非被动的,说话者使用多个动词来表现动作的先后,突显不文明行为的多样化与连续性。目标上例(1)、例(2)隐藏行为对象,弱化了目标的存在。环境上例(1)、例(3)明确事件发生的场所,更加具体、有说服力。但目标和环境的有无却并不影响物质过程的表述,明确动作者就已达到突显责任人的作用,使中国游客成为众矢之的。
泰国人原谅中国游客糟糕行为的原因。
上述示例,话题发起人直接定义中国旅行团/游客的属性。用“令人生畏”和“糟糕”来描述中国游客,将个体形象提升为群体特征。在泰国人眼中中国游客被定义成素质差、行为不端的群体,并被贴上“糟糕”的标签。
三.问题成因探讨
综上所述,中国游客在PANTIP论坛上受到了泰国民众的争论,素质参差不齐的中国游客因为不文明事件被定义成是品德差的群体。从内部原因上看,首先游客数量剧增是重要因素。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境外旅游人数首次超过1亿人次。[[[] 人民网:《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2014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4/1203/c41570-26141388.html.]]而人口基数仅有几千万的泰国在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中国游客时难免会有摩擦。其次,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是问题关键。从PANTIP论坛上的舆论话题来看,泰国民众主要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话题进行讨论。最后,文化差异是主要因素。泰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民众信仰佛教,注重公共卫生与文明。他们“重头轻脚”认为脚是肮脏的部位,用脚指人或物被认为是不雅。反感人们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抽烟等,并且重视公共厕所的整洁卫生。而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并没有这些禁忌或比较淡漠,一些人意识不到问题形成与素质文明之间的联系。这是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差异的体现,造成冲突在所难免。
从外部原因来看,首先媒体的竞相报道起到了催化作用。泰国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社交软件等对中国游客行为的曝光使得他们备受关注,同时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多方报道使得不文明事件得到升华,中国游客这一群体一时间变成了国际讨论的热门话题。其次是网友的热情参与。事实证明负面消息更能博得人们眼球,一些网友对中国游客的高度关注使得这一群体变得特殊起来,他们通过社交网站FACEBOOK和PANTIP来发布并讨论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极大地促进了事态的发展。更有甚者利用陈年旧事的再次炒作和事件的无中生有使中国游客“被黑”,极大地促进了事态的发展。
四.余论
在这个注重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提高全民素质、规范行为守则非常重要。泰国旅游业作为促进国家经济的主要因素,民众大体热情好客,我们要通过调节自身来适应不同社会文化,以减少旅游时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容译):《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
2.杨忠:《<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辛斌,高小丽:《批评话语分析:目标、方法与动态》,《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4月
4.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当代语学》2001年4月
5.吴建刚:《论批评话语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2年3月
6.张韧:《及物系统的及物性及其话语功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2年1月
7.黄敏:《再现的政治:CNN关于西藏暴力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3月
8.于垚:《<纽约时报>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黑龙江大学,2010年4月
9.白洪波:《<葛底斯堡演说>的及物系统语篇分析》,《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5月
10. 蔡雪莉:《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归类归因研究》,《旅游论坛》2008年6月
本论文属《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9KY1228;项目名称:《批评话语视角下中泰媒体对中国游客报道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