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为周期的中国周方案构想与设计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甘星
[导读] 七天一星期是一种四分月相周期的计时法
        摘要
        七天一星期是一种四分月相周期的计时法,是古文明科学局限性下非恒星纪年法的产物,它随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东渐传入中国。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周为短周期计时需求与日俱增,现有的七天周期陈旧、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而以六为周期的中国周能平滑承接年、月计时法,可以更科学平衡工与休、提高社会运转效率,并形成中国特色历法文化输出,提升我国传统文化软实力。(本文创作于庚子年春节疫情停工期间)
        关键词:中国周,节假日,西方周,星期,历法
一、“星期”的起源和现状
        星期是“年、月”计时周期的重要补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宗教的观点来看,这一周期概念源于《圣经》,其认为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万物,在第七天休息,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而全球化;从天文历法来看,这一周期是一种月相周期计时法,反应月亮盈亏的周期,即把一个完整月分为四周,是在古文明科学局限性下月阴历的一种细化。
        我国明清以前未有星期概念,但也产生了类似中星期的短周期计时法,有与“日”关联的,如典籍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即每五日休息一次;有与“月”关联的,如“旬”,呼每月“上旬、中旬、下旬”。
        目前,通行的一星期七天的制度(以下简称“西方周”)最早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制定,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而在中国,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时,星期才逐渐被人们所知晓,在20世纪公历推广使用之后,星期才在中国逐步普及。
二、“西方周”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星期作为“年、月”计时周期的补充,其没有直接的天文法定依据,对我国来说是落后的“舶来品”。它与“年月”主要周期很难关联起来,没有起到“承年启月”的作用,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星期和年没有最大公约数,一年52周则余1-2天,相比于一年十二个月,星期可谓“不知其所止”,周而复始的星期在年度概念中无始无终,星期仅是人为约定的随意性计时周期;
        其次,星期和月关系混乱,一个月到底是四周还是五周?当月首周和前月末周如何界定?可以说星期和月度计时法完全脱节,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精确到“周”的理念根本无法实现;
        再次,星期在年和月矩阵中,是难以精准定位的。比如,很少有人能通过稍加计算,准确说出当前是当年、或是当学期、或是当月的第几周,不利于生产生活计划细化安排;
        最后,工作“五日一休”似乎是古今中外的共识,然而七天一周带来的五休二不符合休息修整规律。同时,两天一方面太长,对于正常工作生活间断较大,降低社会运转效率;另一方面太短,不能提升有效内需,降低市场活跃度。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在21世纪设计符合时代需要、兼备中国特色“星期”的“中国周”计时周期,丰富中国特色文化内涵,更好的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三、以六为周期的“中国周”方案设想
        本文提出中国周方案,形成中国特色历法文化输出,即采用中国吉数“六”为周期的计时方案,每星期设定为六天,取五休一,形成新的每月固定休假和法定节假相结合的小长假模式。
3.1周的定义和设定
        每月固定分五周,全年固定六十周,每周第一天为“周日”,其次按序周一至五,大月(31天)的31日定义为“大周日”,不计入周;
        每年元旦固化为第一周始,使周与年关联;
        每月一号固化为当月第一周始,使周与月关联;
3.2工作及节假日安排
        六天一周期的框架下,节假日设计遵循如下原则:工作及节假日安排应在现行52个双休日及11个法定节假日基本框架下设计,且节假日最长不超过8天,小长假全年均匀分布,兼顾法定节假日衔接。
        一般地,每“周一至五”为工作日,“周日”及“大周日”为休息日,统称“周休日”;
        一般地,第1/3/4/5/8/10/11/12月共八个月的第一周为固定休息,称作“月休周”,并与相邻“周休日”连休,覆盖元旦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法定传统节假日;
        一般地,春节所处当周五天全休,并与相邻“周休日”连休,若逢周日则调补休;因2月未安排“月休周”,而春节总是在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春节安排均不影响休假总数,且不会形成超长假期。
        一般地,端午节、中秋节均休一天,若逢周三则不调休,否则可与邻近“周休日”连休、调休。
        应近年群众呼声,增补冬至节为法定节假日,休一天。同端午、中秋,若逢周三则不调休,否则与邻近“周休日”连休、调休。
        全年假休不含年休假共计115天,与当前我国休假水平一致,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3.3有关影响及分析
        对宗教的影响:对于基督教及其有关宗教,每周一个“礼拜天”,即周日,不受影响;对于伊斯兰教,每周星期五为重大礼拜的主麻日,不受影响。
        对固定就业人员影响:从原来双休调整为单休,不影响其工作修整,调整为“月休周”小长假模式后,有更大空间兼顾工作与生活。
        对自由市场影响:更多、更均匀的小长假平衡了供需结构,活跃了市场经济,工作节奏张弛有度,群众获得感更强。
        对公用服务影响:相邻工作周之间间隔仅一天,工作更有连续性,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对教育界寒暑假影响:寒暑假中将至少有一个“月休周”小长假,9月第一周固定为工作周,不影响9月2日开学,同时避免以前开学报到即双休的尴尬,教学计划更有指导性。
        对医疗行业影响:对就医者而言没有区别,对医疗从业者而言曾“一假难求”,现在小长假数量众多,可选性和非计划调整余地更大。
四、2020年中国周实例分析
        根据第三章设计原则,按中国周方案设计的2020年具体安排如下,表中有底色的日期为节假日:

        根据以上原则作出的2020年中国周安排,工作和节假日非常对称美观,年、月、周一以贯之,方便记忆,其中:
        1、第1/3/4/5/8/10/11/12月共八个月的第一周为休息,为“月休周”,结合“大周日”并休,覆盖了元旦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法定传统节假日,共5个8天假、3个7天假;
        2、春节休假从1月19至1月25,共7天;
        3、端午节6月26日,与该周日25日连休共2天;
        4、中秋节在10月1日,调整到10月8日,与国庆连休;
        5、冬至节在12月21日,将该周日和周一对调,12月20和21日连休共2天,19日补上班。
        6、常规“周休日”共40次,其中37个单休、3个双休。
        根据以上安排,中国周方案2020年全年一有5个8天小长假、4个7天小长假、5个2天双连休、37个单休;中国周方案全年休假115天,与西方周一致;中国周方案全年休假51次,比西方周53次优化了2次。
五、结语
        “西方周”以七天为周期,是落后陈旧的计时方式,在现代快节奏的群众生产生活中严重水土不服。“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顺、吉,是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以六为周期的“中国周”能平滑承接年、月计时法,以中国周计时,全年休假总数和休假频次均更为合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