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审计是单位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主要履行评价、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其考核对象已从传统的错误检测与预防扩展到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根据其审计对象包括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可分为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
关键词:内部审计;加强控制;提高质量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已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内部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服务水平,是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避免审计形式化、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单位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的特点
内部审计是各单位自行设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对下属组织的控制和监督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现代内部审计是20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它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以适应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随着组织规模的逐步扩大,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越来越复杂多样,部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部门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审计是单位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这决定了部门内部审计的特点。例如,内部审计的重点是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和各种业务管理。为了提高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内部审计除了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外,更重要的是单位的经营政策法规。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程序是灵活的,可以及时了解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优势,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为单位的经营目标服务的。
2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影响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是:第一,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各种职能认识不清,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展。第二,审计人员缺乏工作竞争力。大多数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权力固化,缺乏竞争力和风险意识。第三,对潜在风险缺乏了解。内部审计机关盲目追求审计进度,对质量控制缺乏应有的重视,难以分析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多地依靠个人经验或偏好来处理问题。第四,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尚未充分到位。目前,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逐步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许多中小单位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专门的制度可供借鉴。
2.2审计任务与审计工作分配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高科技审计人员相对较少,企事业单位内部更难找到这类人才,使得单位在人员配置方面难以满足其当前的日常运营需要,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审计工作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具有分布不均、复杂性强、任务繁多、任务难度大、时间要求短等特点,难以按照单位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第二,审计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审计人员整体结构分布相当不均衡,在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审计人员缺乏的原因,而对单位的财务,审计人员相对审计的较多,结果,整体工作效率难以满足单位的审计要求。
2.3审计工作中的审查范围过于单一化
审计作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一些单位认识到审计对整个部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审计,但是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许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现行审计的要求。例如,在电网审计过程中,发现电网企业签订的合同所涉及的审批制度只包括相应的经济条款和审计条款的合理性检查,但这一相对单一的审查范围并没有达到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要求的效果。
2.4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不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单位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已逐步实现了企业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内部审计虽然可以利用ERP对企业内部账目进行总结和处理,但ERP财务系统只能记录、核对和核算数据,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利用ERP进行进一步的业务处理,难以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发挥作用。
3完善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3.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前提和基础。第一,加快内部审计组织建设,将内部审计组织置于组织的更高层次。只有确保内部审计机关的组织地位,才能更广泛、更方便、更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层次越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大。第二,审计部门直接对单位的最高领导层负责。在目前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有必要确保审计过程中授予的审计权能得到有效运用,以加强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和动员,使其成为管理者了解单位实际经营状况的第三只眼睛。第三,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是所有制关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帮助领导者更好地了解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对于单位的职能部门来说,起到了一定监督管理的作用。
3.2完善人员配置安排
首先,应采用独立的会计模式,以确保内部审计师在面临问题时不受干扰。其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应是审计专业人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审计工作经验。最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单位重点部门配备多名驻地内部审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不仅可以节省内部审计人员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3.3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这可以通过选择专业人士和发展继续教育来实现。一方面,单位在选拔专业人才时,可以通过考试选拔学历合格、知识结构完整、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开展继续教育,通过讲座和培训,加强对后续人才的考核和评价,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重视政治理论研究与审计工作的发展相结合,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纪律,学习审计理念,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重视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
3.4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结果的转化,因此,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审计报告应立足全局,对查明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办法。其次,审计报告中反映的信息应有利于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第三,审计报告的撰写要严谨细致,充分听取和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依照法律、规章制度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处理。
3.5形成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表明,单位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面对市场化改革对单位内外部的冲击,有必要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来发现、控制和规避企业风险,加强过程管理,评价风险治理的效果。内部审计只有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协调,才能参与单位发展战略的核心管理过程,分析风险因素,科学规划管理过程。
结束语
学习并且深度贯彻党的精神,在党的带领下,加强对审计队伍建设的控制,以及提高整体质量,确保审计工作的稳定运行,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吴海剑.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促进审计质量控制[N].中国审计报,2019-11-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