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7期   作者:郭海英
[导读] 学困生是所有班主任的一大心病,也是“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爱”。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是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而在实际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令老师十分头疼的事情。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温州新星学校
        摘要:学困生是所有班主任的一大心病,也是“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爱”。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是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而在实际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令老师十分头疼的事情。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转化;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句话中的教育反差使我明白,对于学困生,教育者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研究他们,消除学困生的概念,用“爱”把自己与学生画上等号,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才能触动他们内心的那条“信任”之弦,最终使他们“敬其师而信其道”,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见语文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很难主动学习语文,也难以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便是我们所称的“学困生”。而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症结所在,据此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从而促进其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阅读结合生活,激发学习动力
        在很多学困生眼里,语文是枯燥乏味的,这是造成学生兴趣缺失的重要因素。并且,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进度和学生的卷面成绩,在教学中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形式过于死板严肃,这进一步加重了课堂沉闷的氛围,消磨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而考虑到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文本基本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相比于语文课堂,学生对生活图景更富有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适当结合生活,比如渗透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等等。以凸显语文的亲切有趣,并建立学生和语文学科的熟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困生将对生活的兴趣转移到语文课堂上来,有效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郑振铎的《猫》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几张小猫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小猫吗?你见过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这时课堂氛围马上活跃起来,于是我请几名学生来描述小猫的特点,或者讲述自己和小猫之间的故事。之后我将问题向课文靠拢:“本文作者的家中也养过几只小猫,可作者最终却永不养猫,这是为什么呢?”在问题的诱导下,学生便主动开始阅读课文。因为整个导入过程充满生活气息,所以大部分学困生愿意投入到交流和讨论中,进而主动学习课文。所以说让初中语文教学走近生活,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可行之法。


        二、创造参与机会,体验学习乐趣
        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或者因为与别人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自卑感,导致大部分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参与语文活动。而这进一步导致学生与语文渐行渐远,语文能力逐渐退化。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多给学困生创造参与机会,比如: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问题提问学困生,或者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鼓励学困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这一方面可以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从而认真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以让学困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语文本身的魅力,体验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并保护其学习语文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我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给学困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首先我让学生分好小组,然后提问道:“《愚公移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则寓言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呢?”接着我请几名文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故事。之后我将课文分段,让各组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翻译。而在此过程中,我会认真巡视,鼓励学困生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并加强个别辅导。最后在小组展示环节,我会选择简单的或者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让学困生作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困生逐步融入到语文学习环境中,进而发现语文的魅力,有效提升其语文知识水平。
        三、发掘学生优点,培养语文自信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优异,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基础较差,以及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其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很可能失去自信,从而消耗了学习热情。所以要想转变学困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教师不能一味凸显语文的重要性,而是要帮助学生重拾信心,保护其学习动力。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发掘学困生在语文方面的优点,使其相信自己具备学好语文的天赋和能力。以促使学困生在发展优点的同时弥补自身不足,并逐渐提升自信,逐渐转化为学优生。
        例如: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会从朗诵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字迹等多方面来考量学困生,发掘学生某方面的优点并加以鼓励。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便组织学生朗诵诗歌,并选出朗诵能力较好的学困生为大家示范。而在作文批改中,我则标记出学生作文中想象新奇或者富有哲理的句子,并提出表扬;或者赞扬某位学生的字迹,并鼓励学生在保持字跡美观的同时优化作文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困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逐渐培养其语文自信。从而激发学困生自我提升的动力,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对于学困生,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争取利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从而真正使教育面向一切学生。
        参考文献:
        [1]马玉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分析[J].学周刊,2018.
        [2]梁小娟.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功教育策略解析[J].华夏教师,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