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7期   作者:张容
[导读]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们开展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内容,语文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们的良好法治观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观念,来提升学生们的德育素质。
 绵阳高新区永顺路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们开展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内容,语文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们的良好法治观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观念,来提升学生们的德育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法治教育
        小学是学生们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帮助学生们提高法治修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法治相关内容,制定有效的策略,同时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渗透法治教育,来激活学生们的主动性,使学生们的道德修养得以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是青少年成长的必备素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和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会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误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事物发展,辨别事物的好坏,能够建立起健康的法治观念。其次,法治教育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无论是与学习结合教学,还是单独开展法治教育,法治教育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理念下,将法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治内容,又可以实现渗透式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法治意识。最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小学教学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素养也非常重视。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接班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是小学教学的必要任务。因此,要将法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好少年。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巧妙地将法治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精神。但这种课程必须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口径,有机融入,有的放矢,春风化雨,真正提升小学法治教育实效。小学语文教学中需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治知识、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将法治教育渗透与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课文内容时,文章中记载到“有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此时,教师便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能抓鸟儿”,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掌握课文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语文知识,掌握课文中心思想,又可以懂得为什么不能抓鸟儿的原因——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环境保护理念,教师可以借机为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讲解破坏环境的危害,如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空气污染等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深层含义,还普及了环境保护的法治知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也帮助学生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正确观念。
        (二)在写作教学有机渗透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将法治教育与写作教学进行结合,可以利用法治写作主题渗透法治知识,让学生主动收集和获取法治知识,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语文写作通常是记录身边事、生活事,将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法治知识相融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实现应用可能性也较高。例如在进行“我的XX”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写家里的哪位长辈,她/他曾经做了什么事让你最感动或者印象深刻等问题,然后从法律角度出发,讲解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赡养父母的责任义务,让学生深刻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也明白自身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对长辈的情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还可以从理性角度渗透法治知识,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感悟,也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结合,可以有效调节写作课堂的氛围,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感恩与孝顺的意义,又强化了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通过感性认识、理性总结再到法律常识的结合,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孝敬和感恩长辈的意义。
        (三)利用语文活动营造法治氛围
        为了改善传统语文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语文活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字词、句型,主要目的是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和理解阅读内容,所以构建“语文交流会、阅读品读会”既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又能够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同时,在语文活动中,结合活动内容融入法治知识,可以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巧妙地渗透法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与诚信相关的阅读故事,然后构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根据阅读故事内容,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在故事分享完成之后,还可以组织讨论交流会,引导学生针对刚才的故事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对故事活动进行总结,牵引出相关的法治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还了解到诚信的利与弊,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道德品质”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将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优秀品质归纳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相互分享传扬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语文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联系,发扬传扬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还实现了法治教育的内化教育。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重规矩讲诚信守法纪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擬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法治教育与语文内容的有机结合,将法治教育巧妙地渗透在写作教学中,以及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法治教育氛围等,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增添了语文教学的法治内涵,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平荣.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几点尝试[J].读写算:教师版,2017(46).
        [2]余小利.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法制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