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高燕娟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环节里的一环,也有了新的理念。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评价等方式上还是以传统的课后作业观为主。课后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对课程标准的参考,课后作业作为学生课后自己独立完成或者与同伴合作完成的一种学习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10]],在设计上也应该要从课程标准的四维目标出发。笔者结合数学四维目标提出关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目标性、适量性等原则,以及课后作业形式与评价等方面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参照的一个文件,特别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邵征锋,熊梅,杜尚荣.70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演变及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5):33-38.]]。不符合教学目标的课后作业会损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分析课标,再结合教材和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而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 国赫孚.听课日记之七:作业与教学目标[J].天津教育,2018,(5):20-21.]]。?也就是通过课后作业可以达到当天的四维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这一维度上的培养,可以是贯穿于所有课后作业中。学生基本上每天都有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勤奋、踏实、独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都是可以一直纳入课后作业中的。
(二) 适量性原则
        哈里斯库柏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课后作业的数量与小学生的成绩没什么关系,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要量少而题易,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美]哈里斯库柏,王建军,林明译.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研究[J].外国教育,1995,(6):31-32.]]。在小学阶段,较多的书面类课后作业容易压制学生好动的天性,让学生产生厌学和逃避的心理。课后作业的设计要量少而重质,通过少量的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三) 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倡导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所有的教育活动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因此在设计数学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进行设计。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从而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四) 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格。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的学生只是身心发展慢了些,不能因此否认他们的潜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也应该要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目标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类别的学生设计适合的作业。
         二、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更新课后作业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有教育活动的指向都是学生。课堂教学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思想、方法等有利于学生生存与发展的东西,课后作业也是如此。教师通过课后作业来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情,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和采取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有的学生并不清楚做作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自己。课后作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课后作业是为了自己而做,而不是为了教师、家长等人而做。


        多数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程标准的四维目标并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课后作业作为学生长期拥有的一种活动,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上也应该有着积极的培养作用。比如学生通过数学课后作业积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展创新意识。
(二) 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实行分层设计;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加入实践操作性作业、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等。
1.分层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而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要采取分层设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后作业得到提高。统一内容的课后作业对部分学生总是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的,比如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下”。打好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数学课后作业中应该多采用分层设计。
2.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问题解决这一方面上表示,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所有提高。将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性活动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概念,还可以通过操作性活动增强学生应用与创新的意识,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实践性作业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学生合作完成的。这里的书面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知识,主要部分还是实践性作业。将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能很好的达到四维目标的培养要求。   
(三)课后作业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课后作业的评价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如何批改作业,让学生参与课后作业的批改。教师在评价作业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不能只看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
1.课后作业批改方式多元化
        教师并不是只有通过批改课后作业才能了解学情。传统的课后作业批改方式,主要是教师批改班上所有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很少参与自己作业的批改,作为学习主体,学生也应该参与课后作业的批改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批改或者互相批改实现自我反省,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学生平时做作业很少有检查的习惯,通过自己批改作业,然后分析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会让学生对自身问题有更深的印象,从而更有动力的去进行纠正。
        课后作业的批改方式,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批改、学生互相批改、以小组形式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共同进步。
2.课后作业评语多样化
        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应该具有激励、导向和反思的作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有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课后作业评语上的运用比较随意。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数学课后作业评语,比如学生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注意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
         
总的来说,从四维目标上来看,长期单调形式的课后作业对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3个方面的培养上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对数学的好奇心、反思能力等都有着影响。笔者根据课后作业现状,结合着数学四维目标提出了目标性、适量性、主体性和差异性这四个原则,并提倡更新课后作业观,采用形式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和课后作业评价方式,希望通过课后作业的有效改善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