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窦仕贵
[导读] 随着经济和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一些相关的劳动教育的资源
        摘要:随着经济和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一些相关的劳动教育的资源,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前提基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显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例如整理房间、合理安排时间、测量等;另一方面,更要善于挖掘“隐性”劳动教育资源。通过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上的一些内容,虽然并没有直接明确相关的劳动教育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却是能够很好地进行劳动教育,使其认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的内容。合理地利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相关“显性”和“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劳动教育,是每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担负的时代性教育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渗透
        引言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素养是实现学校教育社会价值、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小学低段是启蒙劳动意识、学习日常生活自理、养成劳动习惯、感知劳动乐趣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包括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通过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也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转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敬畏劳动
        长期以来,老师经常采用劳动惩戒没有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这让学生感到劳动就是惩罚,不仅不认真劳动,还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劳动教育无从谈起。教师可以将惩戒转变成“十分钟校园服务令”等,让学生明白,惩戒的目的是服务其他人,劳动只是服务的方式。考试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命制数学试题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认识劳动工具、认识劳动过程、以劳动经历为背景的考题,促使学生体验劳动,尊重劳动,敬畏劳动。
        2劳动实践与“动手实践”的互通性
        缺乏劳动教育,知识也就失去了实践的源泉.劳动实践中的脑力与体力共生互长,特别是有劳动参与的知识形成的过程,推动着学生智慧的形成和发展.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数学学习中的动手实践与严格意义上的劳动实践虽有区别,实质上是一样的,两者之间具有互通性.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教育植入数学教学,需要高阶思维的介入,而不是将学习中的动手实践仅仅作为一种单纯式的手工劳动,那就不但失去了劳动教育的意义,更失去了动手实践学习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经历活动过程,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时候学生只是“操作工”,比如,一年级“分类”,笔者有一次观摩一位教师这样开展教学,教师出示一些学具让学生分一分,随后,引出分类标准.这样的教学表面看着没有问题,但学生只是一个按着任务要求进行的“操作工”,学生并不知道分类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同样,有的教师也是直接出示一些“人”让学生进行分类:有的学生说按男女分,有的学生说按大人小孩分,还有的说按……分类依据虽然很多,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分.如果,在分类时增加实践性的情境:现在是上洗手间的时间,你们觉得怎么分类呢?现在要买票了,你们觉得怎么分类呢?这样的分类因为具有了分类的意义而更有意义。
        3通过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是每一位学生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和要求。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切身体会劳动的辛苦、不易,才能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产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
        智慧的数学不应该只是一个由讲解到接受、再到熟练的程序性学习过程,启迪智慧需要紧密伴随积极的数学思考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数学教学应渗透劳动教育,努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丰富数学思考,开启数学智慧。“重复的奥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也是教材第一次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理解周期现象。在这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从学生身边实际情境出发,首先设计了“美化校园”这一劳动情境:为了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后勤老师准备用彩旗装饰我们的校园,这串彩旗是由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旗子组成的,你们看,第一面是什么颜色?第二面呢?猜猜第六面呢?情境图中丰富的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体会劳动创造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规律。在用多种方式表示规律、创作规律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集体创造和表演的过程中,充分与他人交流,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第三个环节,让学生思考:照这样的规律,第39面应该挂什么颜色呢?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有的学生选择画图找到答案,而有的学生发现画图很慢,特别是当数量比较大时,于是联系到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4面为一组,39里面有9组,还剩3面,那么第3面就是蓝色了。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当总数比较多的时候,用除法比较方便。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与智慧密不可分,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时,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长了数学智慧。
        5消除轻视体力劳动的看法
        从古至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限泾渭分明,崇尚脑力劳动的同时轻视体力劳动,进而轻视体力劳动者。学生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好好读书,你只有扫大街的命”等轻视体力劳动的观点影响,养成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区别在于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员数量和职业的专业程度,以及从业人员的敬业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轻视体力劳动,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让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生活体验,从劳动教育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培养一种现代新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劳动帮助了人类认识世界。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改变过去劳动教育仅仅依靠劳动课的思维观念,真正将劳动教育融人日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组织[J].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9-05-04.
        [2]屈增国,刘向兵.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J].光明日报.2018-10-25(05).
        [3]曾静.基于小学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探析[J].现代交际,2019(09).1234-1235.
        [4]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群文天地,2012,(04):125-126.
        [5]刘坚,孔企平,张丹.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