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梁东辉
[导读] 做任何事开头是最重要的,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摘要:做任何事开头是最重要的,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导入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学习效率以及对要教的内容的兴趣。所以,本文用三种方法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导入,让学生的课堂效率不断提高,对内容掌握更加牢固。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
        引言:想要让一堂课变得高效有活力就必须有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更加认真去品味这一堂,提高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度,优化学生课堂思维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授课内容,并且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以下将分三点讨论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前复习导入法
        所谓课前复习导入法也就是俗语说的“温故而知新”老师在上课前复习上次课所学到的内容进而导入本堂课要传授的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发掘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还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即将要学的内容的好奇感。不仅为本堂课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作下了铺垫,而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联系性很强的科目,它的知识点环环相扣,所以老师可以将前后两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很好的为新课做一个导入。
        例如:在高中教学中我们会教到“三角函数”,而学习“三角函数”就必须先掌握其中的“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只有先学习了“两角和公式”才能学习接下来的“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在“二倍角公式”的教学前前让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两角和公式”,让学生自己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比如:当教师上“双曲线”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先思考上节课学到的椭圆,让学生们主动思考,主动去建立起椭圆和双曲线的关系,这样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还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导入。又或者在老师对学生传授“反函数”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函数与映射里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后提问学生自己所认为的“y=f(-1)(x)”的定义,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接下来课的好奇。这就是课前复习导入法,需要教师贯穿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
        二、设置悬念导入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习的开头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人去学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途中,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起问题,才能引发对学生对学习的好奇不断去探索解决问题,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由此教师们就可以去设置悬念,引发学生陷入问题,迫使学生主动想学习,这就是设置悬念导入。


        例如: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们已知的知识对他们设置问题,就像当教“立体几何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那老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疑问:“对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立体图形建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图形建系有什么关系”由此对学生抛入问题的同时实际上也为本堂课要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导入,学生们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给学生设置了疑问,引导学生进入对“立体几何”知识的思考。再比如:当教师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们先抛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把五只笔奖励给四个学生,但是每个人又必须都分到一支,这样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对于这问题学生们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解决,这个时候再抛出一个更深的问题:“把50跟笔奖励给4名学生,同时每个人也必须有一支,这样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由于这个问题一一列举出来非常麻烦,学生们就会去思考更容易的方法,内心就会十分想知道答案,这样我们就很自然的进入接下来我们要教学的内容。这就是课堂导入的第二种方法——设置悬念导入。
        三、故事导入法
        对于高中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们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们对接下来要上的课产生兴趣就能做到很好的课堂导入。而大多数的高中生都对那些有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感兴趣,数学这一学科的历史非常悠久,因此也创造出了很多故事以及传奇。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教师去搜寻与本次课要教的内容的相关故事,上课前先跟同学们讲这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可以利用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还能激发学生的专注度,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例如:在讲解导数时,教师可以从讲导数的由来:“大约1629年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费马研究了作曲线的切线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导数便是从费马在1637年写的《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中出现,而那时候他构造了差分f(A+E)-f(A),其中的E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的导数f'(A)”。联系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利用相关故事自然的进行导入。上课前讲这个故事讲给学生,而高中生正是对这类故事有巨大的兴趣,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这点我们可以很好的进行课堂导入,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结果。
        四、结语
        一节高效率的课堂离不开课堂的导入。从要教的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对每一堂数学课产生兴趣,这样不仅能提高上课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而以上几种课堂导入方法是很有效的课堂导入法,可以最高效率的提高上课效率,让教学更加流畅。课堂导入的质量影响到师生上课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
        参考文献
        【1】施莉莉.(2012).巧设导入 抛砖引玉——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设计.文理导航(35),35-35.
        【2】耿雅丹.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漫谈[J].神州,2017(9):7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