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歌曲《枫桥夜泊》钢琴艺术指导中的音乐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 张家蕾
[导读] 《枫桥夜泊》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摘要:《枫桥夜泊》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谱曲的艺术歌曲。本文将着力于对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中的音乐创作特点以及对该作品的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的相互紧密配合所产生的音乐意境以及音响效果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得出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该作品中的钢琴艺术指导的乐曲处理的看法。
        关键字:《枫桥夜泊》;  钢琴艺术指导;  音乐理解与分析
        一、绪论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唐代诗人张继途径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此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从而表达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以及凄苦哀愁之情。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该诗词谱曲,首次将吟诵性的旋律用于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诗词语言的艺术魅力和独具一格的民族韵味,其编配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点的五声民族调式旋律,诗词与民族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魅力,广为传唱。该艺术歌曲将“诗”、“乐”、“画”三位巧妙的融合一体,将愁情与夜景更好地结合使之为听众呈现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
        二、音乐创作特点与分析
        该艺术歌曲全曲共有26个小节,由引子、五句诗词主体构成的乐段以及尾声组成的,短小而精致,营造的意境与气氛深入人心,将画面感逼真地传达入听众的脑海与心灵深处。其音乐创作特点有:
        1.“鱼咬尾”的音乐写作手法引领旋律发展。
        “鱼咬尾”创作手法是指前一句旋律的最后一个音与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句与句之间无形中形成了内在联系,环环相接,连绵不断。
        这首诗旋律采用的是“鱼咬尾”的音乐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得旋律发展更加的绵延不绝,一气呵成,特别是四句诗词的旋律有各自不同的旋律发展模式,并且曲线非常明显,高潮部分的推进环环相扣,让人体会到这是完美的创作手法的绝妙之处。如以下谱例:
        谱例2.1
        谱例2.1是全曲当中的其中一种“鱼咬尾”的写作手法,旋律首先是在调式主音A上(#C羽调式),首句的尾音是#G、#A,第二句开端又是#G、#A。由此循环,纵观全曲,我们不难发现第三句的开头也是第二句的结尾#F的高八度音,在还原D上结束,第四句也是在上一句结束音还原D的高八度音开始的,最后一句是继承了第四句的尾音B,#C开端的。由此看来,“鱼咬尾”的写作手法在本曲中特点鲜明突出,环环相扣,带动听众的心弦。
        2.纯五度“钟声”以及装饰音与五声音阶的华彩如江河水般波澜荡漾的进行,贯穿全曲。
        谱例2.2.1:
        谱例2.2中的“#C-#G”的纯五度进行贯穿于全文当中,低沉而厚重,模仿着夜半的钟声缭绕,由远及近,似哀鸣,诉说着凄苦与艰辛, 最后又随着泛舟又慢慢消失了。在此纯五度塑造的“钟声”每一次出现的色彩都不一样,而这要根据情绪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谱例2.2.1中出现的装饰音,也在全曲中频繁出现,像是凄苦落魄的客子在水中荡漾的泛舟上抚琴,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以及揪心的凄苦之感。
        谱例2.2.2:
        谱例2.2.2中的华彩贯穿全文并且在全曲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华彩由五声音阶构成的进行,渲染了场景的同时,增添了愁苦的色彩,像是一幅水墨画般,抑或是江河水般层层荡漾,在皎洁的月光映照下呈现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令人浮想联翩,从而也细腻地刻画了歌曲的情境和诗人当时跌宕起伏的内心。
        3.散板节奏使得吟诵性更显张力。
        整首作品的节奏主要以松散以及自由为主,从而使得该作品就像一流溪水般静静地流淌,淌进了我们的心田掀起淡淡涟漪,就如同朗诵古诗般。该艺术歌曲中,歌词在节奏中的划分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作品的速度缓慢,但节奏是不规则的,而这种节奏的不规整性非常符合吟诗诵词的意境,因此这需要演唱者以及艺术指导根据情感的需要,把握节奏的快感,比如说,字眼“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词触景生情,使得诗人心情陡然低落,因此这里的节奏将会紧凑一些。
        4.民族化离调手法使得色彩斑斓,意犹未尽。
        作曲家适当地运用离调手法,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乐风貌融入到古诗词的韵律以及吟诵感之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及明确清晰的画面塑造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想,将作品旋律浑然天成地镶入到原诗的已经当中,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当时的凄苦多愁的情绪,同时使得该作品诗情画意,营造了妙合无垠的意境美。
        5.钢琴部分独具一格的渲染。
        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写的钢琴伴奏,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其本身就是一首优秀的钢琴独奏小品,钢琴部分不再仅仅是歌唱者的附庸,它要求的技术更高超,情感更丰富,描绘更深刻,将意境自然地渲染的同时将“诗”、“乐”、“画”三体产生共鸣。


        作曲家以虚无缥缈的纯五度象征着钟声,前奏由远及近,尾声渐行渐远,中部与歌唱者巧妙配合,形成了双旋律复调,清新自然,为演唱者作了已经上的铺垫,加深了该作品的悠悠愁情。
        6.水墨画意境般的“留白”。
        该作品的音乐意境以及画面感十足,像是栩栩如生的水墨画,因此,作曲家运用了“留白”的手法来刻画夜泊枫桥的景象。每当留白处总能引人入胜,浮想联翩,不仅如此,将听众带入画面的同时,还能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深夜瑟瑟的寒风,孤寂的泛舟,波光粼粼的江面以及诗人浓浓的愁思。
        7.长颤音所产生的意境。
        乐曲的特色还有长颤音部分,如下谱例2.7
        谱例2.7:
        谱例中钢琴部分右手#F有长颤音,与字眼“霜”同时一起,突出了凄苦的情绪,音响扣人心弦,像是琵琶轮指的音色,揉弦颤动,表现凄惨而颤抖的语气,将听众直接带入深夜的寒冷中。
        长颤音的特色在全曲中也产生了增添色彩,塑造意境的作用,表达诗人复杂的心情以及长叹人生的感慨,亦或是描写瑟瑟的寒风阵阵吹的场景。
        三、钢琴艺术指导对作品的意境塑造以及与声乐演唱紧密配合分析
        1.引子部分由三个极低音区的纯五度音程构成,是具有最多泛音的音域,力度由pp到p到mp,象征着“寒山寺的钟声”从远处渐渐传来,忽隐忽现,色彩浓而轮廓模糊。演奏时要注意想象这种意境,将手臂的重量传送到指尖,然后自然的很舒缓的弹起,模仿敲钟的音色,塑造一种水墨画留白的效果,有利于将演唱者的声音很融洽的从余音里出来,很好的衬托。
        谱例3.1:
        与远景相对应的近景则出现了水声,清晰而柔美,左手出现新的琶音音型,右手也出现了上行的五声长琶音,既是“霜满天”的效果,演奏时要模仿古筝拨出来的音色,用手腕带动手指用一个动作弹出来,中间会有个别黑键,演奏时既要保证黑白键的音色统一,又要像古筝刮奏一般,用很顺的动作演奏,且要将水声与钟声的音色区分开,塑造一种远中有近的画面。
        2.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在“霜”字出现时,伴奏出现主题材料的模仿,此时应该用人声的语气模仿演唱者,该曲的咬字都是从弱的字头过度到字中的演奏时也要贴键进行线条的刻画,其中的长颤音已然成为乐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要带着气息流动的推动音高的位置,配合演唱者。第八小节的第二拍开始的长音是该句句尾,演唱者是慢慢渐弱的处理,而此时“霜满天”的情景再次出现,钢琴作自然向上的渐强。
        谱例3.2
        3.第二句是主题音型的一个完全模仿,音域上比第一句低了纯五度,无论是从演唱出来的效果上还是情绪上都有差异,演唱者在中音域演唱,音色暗淡,体现出“江枫”和“渔火”的愁,伴奏音型钟声和流水在另外的D奏出,而且还多出了一些回音,造成色彩上的差异,音域上的对比,同样,这一句的钟声和流水的音型,音色也相对暗淡一些。
        4.第三句在整体结构上与前两句都不一样,呈现出下行的趋势,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节奏更加紧凑,表达了作者低落的心情,尤其是最后的一个小二度从升D到D的长声叹息,与“寒山寺”等景色相对应,而此时的伴奏音型,右手是连续下行的模仿古筝的琶音,左手依然是钟声和水声,要弹出跌落的感觉,与诗中的情绪符合,而收尾的两串长的琶音色彩则要更加浓稠,极低音和高音造成的空灵音响让气氛更压抑,音色透出一丝“寒”意
        谱例3.3:
        5.第四句无论从力度上音乐的方向上,还是整首诗的情绪上都推到了最高点,从“夜半”的mp到“钟声”的f,而“到”字将全曲引向最高音,然后通过将气慢慢吐出来的过程中夹着“客船”二字,此时的伴奏部分变化十分大,音响很丰满,右手是带有纯四度纯五度音程的八度旋律进行,左手依然是贯穿始终的钟声,右手需要模仿古代编钟的音色,用指尖勾着琴键演奏,注意力度的变化,左手的五度音程应该更加丰满,用大臂的重量去演奏。
        第五句则是第四句的重复,作曲家又再次将伴奏音型的设计回归到一开始的单音旋律伴奏,而不同的是,与演唱的旋律构成十分空灵的纯八度,十分有意境,演奏时注意把握配合演唱者的旋律线条。
        6.尾声部分再次是最开始的三种音型:“钟声”“霜天”“水”,描述水声,钟声渐渐远去,天上渐渐乌云消散,演奏时要首尾呼应。
        四、结论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一首难度高、艺术价值高的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之作。该作品不仅在演唱方面独具一格,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不仅需要过硬的钢琴演奏艺术、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歌唱者紧密默契配合,还需要对诗词本身以及对意境描绘的能力进行深入改善和提高,从而给听众以辽阔的想象空间,而这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和再做进一步的探究。
        五、参考文献
        [1]戴媛媛;《琴心声声诉愁眠——艺术歌曲《枫桥夜泊》钢琴伴奏技术解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5-106.
        [2]胡维;《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演唱风格及意境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