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张会平 王兴起
[导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深入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深入,高校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互联网+”进行展开。本文通过对高等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问题,并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的扬长避短,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展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了“互联网+”的新时代。随之“互联网+”渗透入各行各业,在“互联网+”这种信息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行业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如何使教学模式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此环境背景下也需要教育者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互联网+”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来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采取教师讲授、示范,作业或考试评分等相同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组织形式还是以班级教学,教师主要通过系统、细致讲授法来进行。传统的这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欠缺。在当前的“互联网+”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与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发展不符,“互联网+”使得教育教学的模式更加开放,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互动更加深入……
        (二)师生关系缺乏互动
        在高校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授课场地主要是以教室为主,教师是主要的讲授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且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此外,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过于简单,没有应用“互联网”进行师生互动,还只是停留在为讲授知识而讲授的层面上。师生缺乏互动严重影响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也有一定的阻碍。
        (三)教学资源欠缺合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展开,其内容过于刻板。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讲授,但是对于扩展资源,没有合理、系统的应用,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应用,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慕课以及各种网上教学资源不能够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四)评价机制较为传统
        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学生评价开展时,通常侧重学生的结课作业或者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更注重结果,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体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产生枯燥和乏味感。通过最终的结课作业或者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大大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设备和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交流也逐渐变得频繁,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等影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严谨禁止学生上课期间携带手机,但是学生会频频出现上课看手机的状态,与此同时,一部分学生通过手机从网上查阅相关课程内容,使得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较为困难,课堂互动效果较差。
        根据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学生的状态,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应用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学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更快、更好的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反复、直观的学习。其次,随着互联网在教学领域应用逐步系统化,其教学内容资源更加丰富、系统,且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更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互联网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时间、节奏等的安排,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中心”的目的。最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作业的批改、统计问题、意见反馈,从学生作业到最后的意见反馈时间较长。但是,互联网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部分作业的批阅、统计,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批阅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将时间重点放在意见反馈和指导方面。
        三、“互联网+”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也在逐渐深入,其关键在于信息化教学,使得多种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并借助蓝墨云班课APP、超星学习通APP等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理论讲授灌输理念,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所加强。
        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结合实际展开:一方面,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一些教学方式及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学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做到因课而异,最大化、最优化的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
        (二)扩展、共享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资源的扩展和共享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前期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纳、整合,并借助教学平台的共享,有助于使学生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直接的知识,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国内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等线上教学平台,作为网络扩展资源,进行知识的扩充,使得学习内容更具系统。
        教师在前期资源的整理过程中,应注重自有资源的整理,可以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对授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直观,并对某一知识点可以反复进行观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而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中心。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向学生的导向者、参谋者促进者和激励者;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向“互联网+”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演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通过“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去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是,在线上教学平台中有更多的讨论、思考、合作的机会,不仅为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互联网+”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刻板,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教学过程互动单一等问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快速发展,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对于优化教育教学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未.“互联网+”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5-12-28(011).
        [2]叶帅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思考[J].高教学刊,2019(16):149-151.
        [3]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4]宋紫月.“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延安大学,2018.
        [5]李健.互联网+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