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道德法治教育,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连,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仍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教育效果不是很好等。如何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设
引言
新课标在全面推进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无法克服的。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成为影响一线教育者深化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教学方法不够新颖,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内心的感触不强,其接受新知的意识也不高,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压,课堂教学效果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实际,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完善教学结构,并根据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要求,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一步步地诱发学生学习道德与防治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新课标的实施会出现哪些问题?又是运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呢?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学校在不同年级都会设置道德与法治课,但是这门课不像英语、语文和数学一样重要,教师要求也不够严格,还有就是道德与法治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基于以上原因,初中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课堂学习中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应付,不能够认真听讲,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度过小学阶段后,初中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青春期,在智力、思维方面有了快速发展,进入人生成长的黄金期。道德与法治能够帮助班级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新集体之中,使他们能够认识和提升自我,了解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2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2.1始终牢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成效,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初中生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地位,以主人翁的意识投入课堂学习中,注重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的引路人,应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正确的指引。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农村教师通常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思维中,不太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这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不能深入学生内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同时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传递立德树人的正能量。
2.2开展小组互助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做到面面俱到,顾及到全体学生,防止个体被忽略。比如,针对现在大家争议的“看见一位老爷爷摔倒在马路上该不该去扶”的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小组,正方阐述扶的原因,反方说明不该扶的道理。正反两方经过讨论,教师针对双方的结果进行深入剖析,给出正确的观点,从辩证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在小组探究中,教师能准确知道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小组互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3运用多种方式,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应该是新鲜多彩的。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心态和创新思维。为了使学生们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理念,并采取多样化手段,使学生们能够从方方面面来感受到道德、法治的力量。在开展“道德与法治”主题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分组和分角色,再现学生们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情景,让学生们能够在演绎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合进去,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例如,在学习“遵守规则”一课时,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出示如下问题:①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②我们应该怎样改进规则?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们在探讨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与规则相关的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2.4开展实践性教学制度建设
实践性教学制度指的是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创建志愿者团队,开展“小红帽进社区”、定期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场所进行义务劳动教育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思想政治教学,并通过与社区等场所内专业的人员探讨人生规划方面的有关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学和人生规划真正的通过实践联系起来,满足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定期的进行高中生人生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实践,可以促进和鼓励学生发展,通过项目团建等方式交流典型案例和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人生目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仅仅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有效进行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还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探究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07):126-127.
[2]朱美艳.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8(09):296-297.
[3]祝建军.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