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 成洪发
[导读]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因素导致地球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使气候的环境逐渐恶化,使人类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威胁人类的健康。
        摘要: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因素导致地球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使气候的环境逐渐恶化,使人类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威胁人类的健康。在初中的地理中,这门学科本身就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教育优势,所以,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授过程中要对地理本身的教育优势加以利用,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保意识;渗透策略
        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垃圾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地球的环境遭到破坏,也影响了生态平衡。人类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健康势必会遭到威胁。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地理的要求,以及结合环境问题设计相关地理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一、环保意识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是对新课标的贯彻和落实,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虽然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及生产中依旧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如秸秆的焚烧、废水废气的违规排放等。教师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的优势展开环境保护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对我们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知识的认知度较高,教师巧妙地将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相融合,把环保意识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去,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实例加强学生对环保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展示环境保护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教学质量。初中地理中有很多与自然资源有关的知识,比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利用等。例如在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对中国的自然资源之一章节进行讲解时,教师在展示我国的自然资源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过度开发这些资源的危害。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利用PPT、图片、视频等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实例展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对黄河进行讲解时,教师在讲解黄河的概况的同时,还要普及学生的常识,即:黄河所流经的黄土高原以前并非现在这个样子,很久以前,黄土高原是土壤肥沃,林茂草丰的一个绿洲,但是由于当地人民对黄土高原进行破坏,把树木砍倒进行耕种,使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遭到了破坏,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不再适合植被的生长,当地的生态环境日益的恶化,黄土高原才变成了如今这个模样。在进行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让学生全面认识黄河和黄土高原,还有沿黄河地区优美的景色。还要着重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人们对黄河进行治理的事迹。这样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一举两得。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来建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和课堂的讲解使学生明确环保的重要性,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家里会有很多地方会用到电池,而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讲解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电池发生泄漏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对电池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展开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树立回收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实现使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
结语:总而言之,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所以,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环保意识的渗透,发挥学科的优势,利用有效的学习环境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制定地理环保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大军中去,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实. 我国初中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陆静.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韩梅. 初中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