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中的应用 —以《细胞增殖》为例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陈美婷
[导读] 以“概念教学”作为衔接途径,帮助学生纠正、补充、完善前概念,建构正确认知的作用,建构概念。
        【摘要】以“概念教学”作为衔接途径,帮助学生纠正、补充、完善前概念,建构正确认知的作用,建构概念。文章以教学实践为例,对比分析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介绍“概念教学”的步骤,以期为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关键词】概念教学  生物教学  教学衔接 
        【引言】“概念教学”在百度百科中的解析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途径。在广西地区初中阶段只有一、二年级开设生物学课程,生物教学有脱节的现象,并且在南宁市生物学科不作为中考科目,初中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基于以上的原因,很多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知识定义模糊、不系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1]在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对初高中的概念进行衔接,尤为重要。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初高中概念衔接,笔者以高中教材人教版必修一中的《细胞增殖》为例,将自己的经验整理如下。
        一、初高中有关“细胞增殖”的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1.初中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的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节内容首先提到细胞不会无限长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然后简单分析了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并提及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以及特别强调了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这节内容为高中的《细胞增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高中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一节的《细胞增殖》。这节内容依次分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四个模块,并且本节内容有两个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这节内容首先通过探究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再自然过渡到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会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然后以植物细胞为例,着重介绍了三种分裂方式中的有丝分裂过程,最后再简单介绍了无丝分裂。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细胞核的结构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拓展,也为本章后面的内容,以及必修二的内容奠定基础,特别是减数分裂。
        (二)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初中阶段关于“细胞增殖”的知识目标是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通过学习后,学生知道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的,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有变化,但是分裂结束,新细胞和老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在高中阶段,不仅在初中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深入,而且要求掌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过程和原因。[3]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细胞增殖》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笔者制定如下。
        1.生命观念方面的培养目标:能够通过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以及能够进一步分析细胞中各个细胞器的工作。学会运用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问题。
        2.科学探究方面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科学思维方面的培养目标:通过课本介绍、动画演示、模型构建等方式,体验知识构建的过程,领悟模型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入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掌握着丝点、纺锤体、染色单体等概念。
        4.社会责任方面的培养目标:能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例如为什么电视剧中做亲子鉴定,有些样本是抽血,有些样本又是毛囊,不同的体细胞会不会影响结果呢?
        二、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创设问题:
        1.2020年令人闻风丧胆的“新冠肺炎(NCP)”中的病毒如何进行增殖?
        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又是如何增殖的?
        3.有关细胞增殖,初中我们学习了什么?
        引用热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到初中的相关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细胞增殖。
        (二)设计活动促进概念理解
        运用探究策略,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细胞增殖的过程。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础概念,教师介绍间期的特点,为后面的学生探究学习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结合课本的介绍,小组合作找找前期的特点,教师总结前期的口诀;再让学生结合课本的介绍,尝试完成模型,试着总结中期的口诀;最后教师给出后期和末期的口诀,让学生结合课本的介绍,自主尝试完成模型。
        利用有丝分裂的动画、物理模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让学生深刻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三)概念的巩固阶段
    利用导学案,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完成导学案的相应练习、表格。以各个时期为横坐标,以数目为纵坐标,绘制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利用练习、填表、画图等方式让学生更准确、更透彻的理解有丝分裂。
        (四)概念的深化阶段
        根据导学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然后进行当堂反馈。
         利用小结构建知识系统,利用当堂反馈的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使学生对本节的概念的认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教学反思
        在生物教学中用“概念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初高中的概念衔接,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去理解相关的概念,对概念的认知也更加系统,记忆更加深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前概念知识,学生印象不深,这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最好可以课上展示相关的概念。找准需要衔接的概念,需要教师对初高中的教学都熟悉,教研组合作归纳需要衔接的概念,可以减少教师的备课时间和备课压力。《细胞增殖》这节课内容比较难,在运用概念教学时,如何去做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情,概念教学中各个步骤时间如何去分配,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J]. 周军平.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7.

作者信息:
         陈美婷,1992,女,汉族,广西钦州,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
         单位: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
         地址: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光山路2号银海三美学校
         邮编:530000
基金项目:
         本文为 2019 年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项目“概念教学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中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号:2019C761)项目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