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郑小珍
[导读] 文章以深度教学理念为基础,围绕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评价等三方面介绍了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例的设计思路,以期能对改变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
        【摘要】 文章以深度教学理念为基础,围绕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评价等三方面介绍了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例的设计思路,以期能对改变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学习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2017版新课标提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个新的基本理念,超越了“知识和技能为纲”的偏狭,从“人的素养”出发,构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互为基础、互为依存的学科素养体系。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对学习者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近些年来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变化,尽管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教学模式仍然是重语言轻内容的单元模式,文本内容成了语言讲解的附属,文本内容的处理出现了走形式过过场的怪圈。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是注重高阶思维,发展高阶思维有助于深度学习(张浩、吴秀娟2012)。因此,深度学习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的。深层阅读是指阅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对所读文本能够“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冯又兰,2011)。深层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要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审美乐趣及文化沉淀,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杨宏丽、陈旭远,2013)。本文拟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Unit1中Reading 部分的教学实践为例,尝试结合语篇阅读,开展深度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深层阅读教学实践
〈一〉阅读文本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友谊,本节课的阅读文本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犹太女孩安妮一家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阁楼中,在这漫长的25个月内,安妮将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倾诉衷肠,在日记中写下了阁楼内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思考与自然的关系。文本内容由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是安妮写的一封信,也是文本的重点。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背景下犹太女孩安妮藏匿在密室中的恐怖生活,了解安妮在日记中吐露的心灵独白和对自然关系的变化,并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安妮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渴望,从而反思自我,珍惜现有生活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周围的一切人生地不熟,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群体”,重新构建自己新的人际关系,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又会有紧张。所以该单元友谊的话题非常吻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兴趣很浓,参与意识很强,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理解文本基本内容的难度不大,但是要捕捉犹太女孩安妮内心深处的情感、文章日记中的细腻的情境描述及丰富的人性展示却是需要透过字里行间去思考才能体会。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当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困境下安妮的情感与思考。为此,该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感知、理解以下词汇和句子结构:grow crazy about, well remember, keep somebody spellbound, on purpose, have a good look at, hold somebody entirely...
2、能学会通过寻读关键词来匹配图文的阅读策略。
3、能结合组织结构图梳理文本,了解故事背景、情境,理解体会安妮对自然情感的变化,及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4、能学会理解人物性格及其行为特征,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5、能深刻体会朋友的含义,了解友谊的丰富内涵,珍惜友谊。
三、结语
        深度学习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参照美国学者Eric Jensen 和 LeAnn Nickelsen的DELC(Deeper Learning Cycle)理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始于目标确定,精于任务设计,终于评价反思”。深度学习的学习者追求知识的理解并且使已有的知识和特定教材的内容进行批判性互动、探寻知识的逻辑意义。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加工处理文字表层信息,同时要开展文本深层阅读活动的中心思想,挖掘文本内容情感主线,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这也对授课教师的语篇解读能力和知识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关注对文本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的各种可能情境,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用交流机会。同时,可以尝试多样化的知识整合,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等适当地增减教材内容,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和德育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深层次信息,从而使英语学习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2009,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杰,2012,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9):7-12.
[3]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贵丽萍,黄建英,周勇,林妮.2011.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5]Hedge, T. 2003.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