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在小学教育中,应该渗透戏剧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现阶段,在小学戏剧课程中应该做好初步的校园探究工作,引起更多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充分发挥戏剧课程的人文性和可行性。因此,现阶段对小学戏剧课程研发和实践进行探究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高甲戏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甲戏;小学课堂教学;融入策略
高甲戏产生于明末清初,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发展,文娱方式日益多样化,文化产品更是日新月异,高甲戏的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为了突破困境、保持剧种活力,将高甲戏融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戏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现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甲戏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德育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甲戏中有许多曲目都展现出了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孝顺父母等的传统美德,如《星光》《大汉魂》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这些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的曲目,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小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捷,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良芳不齐,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高甲戏课堂能够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高甲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首先,高甲戏具有独特的唱腔、念白和打击乐,具有独特而又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处于审美萌芽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影响;其次,高甲戏中的动作都带有舞蹈化,表演者们通过这些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行为,高甲戏课堂可以通过这些动作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提高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和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形体感知能力;再次,高甲戏人物造型在色彩、构图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色彩冲击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4、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目前,我国教育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发展还比较薄弱,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也渐人瓶颈。很多家长将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为练练毛笔字、背背古诗词等简单记忆或技能学习,这样就很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乐趣,甚至有可能产生反作用。高甲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艺术汇聚,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新媒体的发展对戏曲艺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人们更加追求“快餐式”的生活,高甲戏等戏曲艺术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育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高甲戏课堂能够从根本上推动高甲戏艺术的复兴崛起,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教育。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高的接受度,传统文化也就能够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而在基础教育中得到真正普及,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人希望的源泉。而高甲戏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则正是这一系列目标的典型突破与创新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甲戏课堂构建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实践
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大胆实践,为教学融入新鲜血液。
在教育戏剧的实施中,内容围绕教材展开,可以在导入、新授、展示等不同环节,适时、适度插入教育戏剧,选择恰当的范式组织学生,可融合语文、音乐、心理等多门学科进行教学。教学目标除了满足新课标外,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抓住高甲戏和现代流行元素的契合点
高甲戏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与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距离感,大多数小学生并不喜欢高甲戏,也看不懂高甲戏,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如小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教师可以选择《老鼠嫁女》、《海龙王娶妻》等歌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高甲戏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营造良好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若想让学生对高甲戏产生感性认识,首先需同学生一同构建充满高甲戏艺术的环境,推动学生掌握高甲戏,调动他们学习高甲戏的积极性。
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环境布设中渗透高甲戏知识,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调动学生学习高甲戏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一同收集资料,实际上收集的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对高甲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走廊可以粘贴一些有关高甲戏乐器的图片,其中包含对该乐器的介绍、高甲戏艺术教育还能渗透到不同学科之中,例如数学学科统计脸谱、美术学科画脸谱等,让学生对高甲戏内容逐渐熟悉起来。
4、通过现场表演辅助教学
高甲戏包含了唱念做打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下表演示范,如《讨海人》,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认真观赏,然后教师穿上戏服进行表演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剧中虞姬的动作特点,然后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戏服,让学生穿上戏服进行演唱,亲身感受高甲戏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自身对高甲戏的学习热情。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高甲戏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的教学讲解,高甲戏视频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加直观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冲击,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高甲戏教学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6、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戏曲大赛,让学生从同龄人的表演中得到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索流行京歌,并在课堂上进行演唱,给予表演的学生适当的奖励。再次,教师可以组织高甲戏知识竞赛,或是让学生自己设计高甲戏手抄报、高甲戏脸谱、戏服等,拓宽学生了解高甲戏的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甲戏的兴趣。
三、结语
在小学课堂融入高甲戏,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是增强学生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在增强音乐鉴赏力、培养艺术审美力、促进人格形成、培养表达能力和增强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学生高甲戏,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庄晶晶.浅谈在美术活动中渗透乡土教育《家乡的高甲戏》[J].新课程·上旬,2017,(12):146.
[2]王毅.教育戏剧:小学课堂变革的新途径[J].教学月刊,2015,(24):3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