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运用微课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姜雪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文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在初中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各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初中教学中实施。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文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在初中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各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初中教学中实施。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下的产物,给初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微课;运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得到了广为运用。在当前初中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开始运用微课来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听课状态从而制定更好地教学内容。文
1 微课的优点
1.1 相对较小的资源容量
        微课是一种在线播放视频的教学方式,它的所需储存量较小,而且视频的格式也是常用的,它可以便于储存携带,学生能够更为方便的进行自动化学习,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
1.2 小容量,传播力度较强
        微课所需容量较小,便于存储,同时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经过研究发现,人们注意力的集中时长本来就较短,长时间授课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是传统教学非常常见的,而微课恰恰相反,所以对学生听讲具有更好地效果,而且,微课教学,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分析,语言简洁,内容简练又把握重点,而且课程内容条理清晰,格式便于同学们下载、学习。
1.3明确教学内容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微课在教学中明确教学内容的主题,对教学内容的难点进行逐个突破,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细致分析,使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微课可以充分的展示老师的讲课水平、知识素养及老师对知识的整理分析效果,对于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一定的针对性。
2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 微课在生物教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不仅知识点多,而且相对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再加上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微课视频直观的展示教学中的抽象的知识,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到强化。
2.2 微课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有内容,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并不能在课堂上操作和演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过程和步骤以微视频的形式演示给学生,既起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的过程中,该章节的重难点在于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实验,但是限于教学条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实验的步骤、过程,并以种子存在于不同环境下会不会萌发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请同学们猜测哪种条件下的种子能够萌发?”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最后,揭晓答案的同时提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 微课在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复习作为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注重的是学生对整个生物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传统生物复习过程中,通常是学生根据课堂中的教学笔记进行复习,或者是由教师为学生勾画重点,但是这种复习模式往往存在局限性,学生很容易忘记或者遗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微课的形式强化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引导学生将复习中的微视频下载保存,随时观看、回放、倒放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对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反复观看;同时还能实现随时随地的碎片式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3.1 立足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微课内容
        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对于微课的选用要依据学生本身情况,根据大部分学生共有的问题来进行选择,如果课程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使学生不能更好的学习到生物知识,同时对于课堂氛围的调节又不利效果,学生们可能因选择内容不当降低自身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不活跃,学习效率低下,而恰当的课程选择将会有与之相反的效果。在对生物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应对学生的听课情况及学生性格特点有充分了解,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选择适合学生的微课。同时,初中生物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复杂的,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要用新奇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化解,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3.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作微课
        在当今的学习教育中,在学习知识的条件下,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所以在生物知识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老师应当对其进行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概括,在对内容进行了解分析,有序的排列整合,自主制作出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讲解,共同学习。这种课堂互动,可以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充分了解与整合,对以后学习具有奠基作用,同时对于同学之间交流感情有一定促进作用,课堂氛围将会很活跃,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将会提高。自主学习,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
3.3 注重引导学生的生物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对于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学生们不能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其中的乐趣,所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让生物知识得到更好的讲解,教师在视频讲授中设立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学生们经过思考探索,对问题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通过学生间辩解、讨论,得出最终答案,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3.4 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好比老师在进行微视频制作时,可以邀请学生一起进行制作,老师在制作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边讲解边操作,使学生增强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有利于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在视频制作时,学生也可以有效地回忆学习知识,能够更为有效的掌握知识。同时,课堂也不是一味地进行教学授课,可以开展评议会等活动,对微课内容进行评议讨论,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见解,老师可以根据这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对初中生生物教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们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经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分析,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微课对教学有很大有利影响,为学校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作出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苏喜俊. 初中生物学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J]. 考试周刊, 2018, (004):148,151.
[2] 邵绍无. 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应用策略[J]. 中学生物学, 2019, 035(005):70-71.
[3] 王媛. 微课与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育在线. 0.
[4] 周庆兰.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18).
[5] 爱理. 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生物——谈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v.15(05):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